第700章 儒学与督察员〔下〕(1 / 2)

王斗大明小说 老白牛 3123 字 8个月前

校长看二人神情,笑道:“客人不必紧张,这是高年级学子在练习剑术,练习火器。”</p>

他介绍,校内教程一般是上午上正课,下午则各种活动,如学习礼仪,学习音乐绘画,技艺自然,还有政治品德,各种军训方面的内容,低年级只训练一些粗浅的队列,教他们整齐走步,知道纪律的重要。</p>

高年级的队列训练成为常态,还开始练习剑术,一些基本拳术,小学最后一年,还练习火器,教官会取来鸟铳,教学生熟悉鸟铳构成,如何装『药』填『药』,然后实打靶。</p>

这课程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打靶,谁不喜欢?</p>

李邦华沉『吟』道:“此便为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并重?”</p>

校长哈哈大笑:“这位先生一看就是读书人,就是说得明白透彻。”</p>

他知道,外界对宣府镇的学校是非常感兴趣的,经常有人打着捐助的旗号,进学校来参观一二。身为靖边军军人,他眼睛非常亮,一看二人就不是细作,只是好奇心非常旺盛的人氏之一。</p>

宣府镇的教学,也不是什么机密,所以他也不隐瞒,为客人解说一二。</p>

确实,宣府镇的教习名号,也是言曰君子六艺,“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不过内中有些分别罢了。[</p>

按外界的说法,宣府镇比较偏向明法、明字、明算三科,考进士的明经科内容较少,算是培养通用实用之材。王斗的要求,也是小学毕业后,能写会算会读,还要品德过硬,在学校中,塑造出完善优良的人格。</p>

一般而言,宣府镇小学的正课有国文,算术,律法三科,有礼仪、『射』御、音乐绘画、格物自然、政治品德诸副课。</p>

特别格物自然,该课非常受学生欢迎,因为内中讲的东西好新鲜,内中真是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所不包,一看就很厉害的样子。</p>

该课主要是王斗所主编,当然,内中东西依他看来,还是非常粗浅的,只教给学生一些浅近的自然科学常识罢了,比如讲冰与火道理,如何阳光透过冰面,镜面,可以点燃物体。</p>

讲光的『色』散道理,为何会有彩虹,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雨滴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还举例说明了唐时孔颖达,张志和,南宋时蔡卞等对『色』散的实验,更介绍了近期方以智所著的《物理小识》。</p>

还有讲天下九洲,世界各地的事情,虽然内中编录的事例很简单,但对很多学生来说,却似打开了一扇新的天地,真是比山海经还好看,饱受欢迎就可以理解了。</p>

不说学生,便是民间百姓士子,多有好奇从书店购买此书研究者,更让身处江南的方以智的书卖空,曾经让方以智莫名其妙,为何自己的书突然如此热销?</p>

还有政治品德课,一样饱受欢迎,按民间百姓理解,这就是说书课。</p>

讲的内容,也多是教化司编篡的“大中国英雄志”中内容,讲述历朝历代的英杰烈士,忠臣义士等等,内容虽白,煽动力却很强,往往听得人热血沸腾。</p>

讲到本朝时,王斗及靖边军,当然是重点宣讲对象,崛起后各场战役,各『色』人物,各人面对生死抉择时心理,真是听得人『摸』耳掏腮,坐立不安,直想一直听下去。</p>

还有王斗与各官将从小到大的事迹,也被抓来大讲特讲,韩朝、韩仲、温方亮、钟容诸人初与王斗相遇,最终志同道合,共同奋战诸事,也被宣讲得慷慨激昂,催人泪下。</p>

随着课程的完善,未来更发展为影视、戏剧、文学、图画、歌曲等系列畅销热卖故事不表。</p>

学生们潜移默化的被灌输改变,通过一系列小故事,内心存了王斗书写的“忠诚、荣誉、奉献、责任”等观念,知道了该如何做人的道理。</p>

而且政治品德课颇多课外活动,并非简单的说教,如讲“如何与邻里和睦相处”课程时,学生需假日登门拜访近处乡邻,为他们做几件好事。</p>

讲如何孝敬父母时,也会在学校带领下,去厂坊田地做些小短工,赚到零花钱后,亲手给父母买些喜欢的小礼物,颇为贴近生活,广受学生们欢迎。[</p>

毕竟出校撒欢,是谁都喜欢的,而且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成熟的人格。</p>

『射』御算强身之道,重点培养学生们的纪律『性』,还有相对强健的体魄,而且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校长很遗憾,他这边的学堂,师资力量还是短缺,往往各人身兼数职,很多课程也不能上。</p>

便如教官,便身兼剑师,御师,铳师等职务,而保安州那边,可有专门的剑术师,马术师,火器师,音乐师,绘画师,他们很多小学还养有马匹,专门供应学生们训练,他这边马术课只得取消,改为蹴鞠课。</p>

副课别的都好,就是礼仪这课,让许多学生头痛。</p>

不过礼不可废,礼仪,可以使得人有修养,有教养,后世这个已经废了,学西人那一套,又搞得不伦不类,就象沐猴而冠,有鉴于此,王斗对礼仪课的要求还很严……</p>

李邦华默默听着,通过赵校长的介绍,一个个人品端正,品学兼优,文武双全,能写会算的学子不断从学堂诞生的形象在他脑海中成形,便若王斗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才是国之栋梁啊。</p>

现在大明的教学确实是走入畸形了,历朝还有讲君子六艺的,但现在只注重科举,士子们皆埋头书卷经文中,两耳不闻外事,不说六艺,便是『射』御书数皆被视为小道。</p>

明算、明法诸科士子更升迁艰难,地位低下,如此出来学子个个文弱不堪不说,还不通实务,这又如何治国?</p>

也因为“偏科”严重,接王斗说的话,未中举得官者,大部分也是谋生能力低下,秀才士子所以又有“穷酸”的称号,而在宣府镇,有一技之长者,却是如此的受人敬重。</p>

不说国文,如通算术者,通律法者,通礼仪者,通乐韵绘画者,或许在别处穷困潦倒,但在宣府镇,却可以轻而易举的谋生,个个过上优越尊贵的生活。</p>

随着宣府镇教学的扩大,教师科目越细,对这些人才要求还更为广泛,各人沿着自己道路不断往前攀登,一样可以如儒学一样达到巅峰,放在大明很多地方,这是不可理解的。</p>

“此为士子之盛。”</p>

李邦华心里想着,作为读书人,他当然愿意学子士子个个过上体面的生活,然因为儒学经文独盛缘故,大明别处便是一个私塾先生职位,也有一大把的破落秀才争抢,就业范围太狭窄了。</p>

也是一窝蜂的害处,便如后世一古脑儿都去学计算机,结果很高端的计算机人才贬值再贬值。</p>

在宣府镇,这个问题完美的解决了,李邦华心想,这便是王斗说的多分阶层职务吧,往日落榜士子只能应聘私塾,教一些经文,现在却有这么多选择。</p>

他也明白了宣府镇为何机会这么多,士民工商,皆可有自己的活路。</p>

而且,这还是小学,李邦华听说宣府镇中学还开始教习正式的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农政、工商、政治等课目,需要的人才就更多了。</p>

……</p>

校长卖力的介绍,其实他是看李邦华与朱之冯风度翩翩,一看就是大师级人物的样子,有意将二人留下来,教国文是当然,最好一个又教音乐,一个又教美术绘画。</p>

眼下学堂物资方面还好,每天早餐可以保证学生们一个鸡蛋,一杯豆浆,就是学校的教师不多。</p>

他自己就身兼数职,还亲自给学生上音乐课,但他没什么音乐细胞,每次上音乐课,只能给学生们吼军歌,这两个一看就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才,岂能放过?</p>

校长一心尽力为教育的伟大风范,深深感染了李邦华与朱之冯二人,虽然他的职务比起李、朱二人差得远,但他人格品德却不容置喙,这不是地位高低就可以抵消的。</p>

二人相视苦笑,一时之间,都有留下来的冲动,一生为名利权位国事奔走,然这小小的学堂之地,却如此的洁净,有若桃源洁地,心灵避风港湾处,让他们深深触动。</p>

最后盛情难却,二人同意,闲时会过来给孩子们上上课,校长才心满意足的裂开大嘴放过他们。</p>

他热情的给二人引路过去,明伦堂本为学子们读书之地,现在是教师的办公室,毕竟往日一个县学不过几十人,现在一个乡学就几百人,明伦堂怎挤得下?开辟专门的教室,成为必然。</p>

此时广阔的『操』场上满是学子,今日是『射』御课,大小孩童,全聚在平场上,低年级练习队列,高年级练习剑术,铳术,拳术不等。</p>

“跨左……”</p>

“嘿!”</p>

“刺击!”</p>

“嘿!”</p>

眼前剑光闪闪,一个班的学子都在练习剑术,颇为壮观。</p>

这些高年级学生,个个束发,身着青『色』劲装短打,极有英武之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