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这帮有钱太太们,买到了心仪的帽子,戴在头上,不怕烈日晒了。</p>
手挽手地继续往下一个铺子逛。</p>
“绣里乾坤”?</p>
哦!卖绣品的!买!</p>
“篓满春”?</p>
卖藤编品的,像衣箱、笼屉、梳妆盒,各色各样都有。</p>
就是体积有点大,不好带。可看到坐镇的老手艺人编得这么好,又不忍放过这样的“土特产”……</p>
最终,买!!!</p>
不过买的不是现成品,而是订购,她们有的想定做三层式的梳妆盒,有的想定做脏衣篓子。下了单先付款,货品等回京了再过来取。</p>
接着逛到古方红糖坊,迈不开脚了。</p>
“我每次来那个,都痛得打跌。这趟出门前刚去看了中医,老中医让我每次来经前喝两天红糖水,这红糖瞧着不错,要不带点回去?”</p>
“我也是,喝了红糖水来那个就不那么疼了。我也买点儿。”</p>
兼地陪的陆夫人顿时无语:红糖哪里没有啊?犯得着千里迢迢背回去?</p>
转而听熬红糖的老阿婆说,这熬汤的甘蔗是福聚岛产的,熬的手法是她祖传的秘方。</p>
“买!”陆夫人第一个带头买。</p>
不说这红糖品质确实很不错,单说这是儿媳妇的生意,也必须照顾。</p>
于是,其他太太们也跟着你五斤、我两斤地称起来。</p>
老阿婆见生意这么好,当场冲了一壶红糖水,请她们品尝。</p>
“我想起来了!”陆夫人一拍额,“随随好像给我寄过几斤。我还说大老远地怎么还寄红糖给我,京都那边什么牌子的红糖买不到啊!别说,还真的比外头买的好喝。随随还在信里教了我一个喝法,切两片柠檬,温水调了喝,皮肤特别好。”</p>
“难怪阿昙你最近的气色这么好!“你这儿媳妇真是找对了!</p>
“有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不早说呢?我再添两斤!”</p>
“我再添三斤!”</p>
又是一番哄抢。</p>
红糖坊里的存货被一抢而空。</p>
这一路逛啊买啊,确实也累了。</p>
正好,隔壁就是祖传豆腐店,正好一锅豆腐脑出炉,人手一碗,好甜口的搁红糖,好咸口的放葱花、虾米,吃完反而挑起了味蕾。</p>
看到不远处开门营业的海鲜大排档……</p>
“走走走!先去吃一顿!听阿昙讲了一路的海鲜,可把我馋的,没好意思说而已。”</p>
“哟!这大排档的海鲜还是林氏渔场提供的?这不是阿昙你亲家的渔场吗?上电视的那个。这么说来,这海鲜摊的东西不错。”</p>
陆夫人也好奇,没听说亲家在这里开店了。</p>
于是带着一行人来到大排档。</p>
夫妻拍档昨儿才从邻市迁过来,收拾了一天,今天刚开张,以为不会有生意,没想到来了一拨太太团。</p>
开门红开门红!</p>
老板兴奋地拿出十八般手艺,用顶顶新鲜的食材做了一桌海鲜,以期打出口碑,吸引更多的顾客。</p>
夫人们边吃边夸,越吃越过瘾,干脆又添了几道店里的特色菜,从头到尾价格都没问,让老板只管上。</p>
跟过来瞧热闹的镇民们见状,纷纷起了心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