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无耻袁氏(1 / 2)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占邺城,打败了继承袁绍大将军之位的幼子袁尚,全定冀州,袁尚只得向北逃奔幽州,投靠二哥幽州刺史袁熙。</p>

但没过多久,袁熙袁尚又因部下叛乱而地盘全失,只得再往北投奔乌桓去了。曹操遂轻松再得幽州。</p>

然而,北方的问题并没有就此完美解决,因为袁尚袁熙逃亡乌桓时,并非光杆司令,而是胁迫了冀、幽二州军民十余万户一起去的,如此乌桓势力大增,袁尚便想借助三郡(辽西、辽东、右北平)乌桓盟主蹋顿的力量,引狼入室,东山再起。</p>

要知道这个这位蹋顿,号称小冒顿,是位极有野心的人物,以其骁武,多年来雄霸百蛮!</p>

本来乌桓本远居塞外,汉末天下大乱,蹋顿见有机可趁,便率部攻入幽州三郡,掠得汉民十多万户,可以说袁绍当年能打败公孙瓒,蹋顿出力甚多,所以袁绍为了笼络他,不仅给了他很多财帛子女,还学西汉的皇帝,在民间找了个漂亮的姑娘冒充说是自己的千金,嫁给蹋顿。</p>

如此袁尚袁熙便成了乌桓的大舅子,袁家的江山就是乌桓的江山,宁予姻亲友邦,也不能给他曹家啊!</p>

于是,建安十年夏天,袁氏兄弟便引导三郡乌桓骑兵,大举入寇犷平(度辽将军鲜于辅治所,今北京市密云县密云水库一带,属渔阳郡),一路烧杀抢掠。</p>

曹操听闻袁氏二子竟然这么没出息,为自保居然卖国做了“汉奸”,又惊又怒,忙率大军及乌桓校尉阎柔前来救援。</p>

乌桓乃学习其老前辈匈奴的优良传统: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来去如风——既然曹操你来势汹汹,那就撤退呗!没关系,老虎都有打盹的时候,你曹操也不可能老待在边疆看着,所以不急,有的是机会!</p>

这样撑到十月份,曹操大军只能返回邺城了。没办法,乌桓的地盘太远,后勤补给线太长,根本打不了打持久战。</p>

◆◆◆◆◆◆</p>

所以,为了斩草除根,为了筹划这一场迟早要打的仗,曹操拿出了迄今为止最大的耐心,在华北平原上大修运河,让可以通航的河网一点一点向北延伸,最后延伸到了渔阳郡的雍奴(今天津武清东北)等地,这里已经是与乌桓人对垒的前线了。</p>

曹操甚至还将这些运河连通了渤海海道,以便有时可以从海道进行兵员和粮草的运输。</p>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二月,运河终于初成,曹操自认时机已经成熟,便将征讨乌桓的计划提了出来,让大家讨论。</p>

结果,大多数人居然都表示了反对:“袁熙、袁尚亡虏耳,乌桓是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其所用?今深入征之,刘备若说刘表以袭许,我又救应不及,必追悔莫及。”</p>

这大多数人之中,竟然还包括了荀彧荀攸等重臣、以及张辽等大将。</p>

按照往常,曹操对荀彧荀攸都是言听计从的,但这一次,曹操不知咋了,谁的话都不听,坚决要打乌桓,为子孙后代灭掉这个外患。</p>

同时也可将袁氏斩草除根,免留后患,于是独排众议,拍板表示:“乌桓不灭,北方难定。”下令,命乐进屯兵阳翟,以防刘表;并让曹丕留守邺城,以锻炼接班人;而自率大军向北方进发。</p>

其实,力排众议与刚愎自用的区别,就看你打赢了还是打输了。</p>

曹操一生喜冒险,如此而已。征乌桓与征赤壁,结果迥异,就是明证。</p>

所以说,曹操还是得感谢刘表的伟大助攻。</p>

因为当时,刘备已劝刘表趁机偷袭许都,可刘表在荆州小日子过得挺好,民殷国富,岁月静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哪里舍得冒这险。</p>

再说刘备狼子野心,最后可别为他做了嫁衣,于是不予理会。</p>

在群雄并起、你争我夺的时代,要玩就玩大的玩真的,去逐鹿天下;否则便应宣布退出。</p>

如果只是偏安一隅,久了就容易怕事,怕久了,就会容易出事。</p>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刘表徒然将自己的荆州养成了一头食量奇大而不能负重的千斤巨牛,大而无用,最后不过是给别人(曹孙刘)养肥了膘好吃罢了。</p>

***就曾说说:刘表,虚有其表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