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接踵而至(2 / 2)

帝国争霸 闪烁 2884 字 8个月前

关键就是,通过前两波轰炸,已经“摧毁”了远程警戒雷达。</p>

当然,根据后来获得的情报,那部雷达没有被完全摧毁,只是遭到了破坏。因为担心遭到第三次轰炸,直到战斗结束都处于关闭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更别说对隐身攻击机构成威胁。</p>

与波沙湾战争一样,“攻-11A”使用的是激光制导炸弹。</p>

只是,这次用的钻地战斗部。</p>

原因也很简单,几个必须摧毁的军事目标都深埋在地下,使用普通的炸弹,哪怕采用了延迟时间引信,效果也不是很好。只有使用专门的钻地炸弹,才能够穿透土层,将这些目标彻底摧毁。</p>

前面已经提到,帝国并没有研制激光制导炸弹,研制的是激光导引头,准确说是包括控制系统在内的制导模块。这些模块采用的标准接口,能够跟任何标准口径炸弹搭配使用,而且不需要做任何的改进。</p>

与普通的激光制导炸弹相比,钻地炸弹的区别,也就是配备的战斗部。</p>

为了提高穿透能力,钻地炸弹的弹体由报废的炮管制成,而且是质量更好,保有量也更多的舰炮炮管。常用的1000千克级钻地炸弹,使用的是150毫米舰炮的炮管,而2000千克级炸弹使用的200毫米舰炮的炮管。理论上,1000千克级钻地炸弹能穿透15米厚的土层或者是3米厚的混凝土。</p>

这个穿透能力,足以摧毁99%的军事目标。</p>

8架“攻-11A”总共携带了16枚1000千克级钻地炸弹,需要确保摧毁的目标也就只有6个。也就是说,只需要37.5%的成功率,就能够摧毁全部目标,而“攻-11A”在波沙湾战争中的打击效率超过80%。</p>

为了保密,也是为了达成突然性,这些“攻-11A”都是从帝国本土的机场出发,飞行了近10个小时,在投弹之前还进行了2次空中加油,而且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甚至没跟预警机通信。</p>

在作战行动开始后,斯兰驻军司令部才告知前线指挥官,为“攻-11A”机群留下半个小时的投弹时间。</p>

跟在“攻-11A”后面的,就是由“攻-8FZ”率领的防空压制编队。</p>

要说的话,帝国空军也下了血本。</p>

为了摧毁保护特里凡的防空网络,帝国空军不但出动了12架“攻-8FZ”,还派来了20架“战-16AD”。</p>

从编号就能够看出,“战-16AD”是专用防空压制战斗机。</p>

之前,帝国空军一直用“战-10AD”执行防空压制任务,而且严格说,“战-10AD”并不是专门的型号,而是对“战-10A”的火控软件进行升级,使其能挂载与使用反辐射导弹攻击防空雷达。理论上,任何一架“战-10A”只需要用几个小时升级火控软件,就能成为防空压制战斗机。</p>

当然,作战效率肯定不会高到哪里去。</p>

关键就是,“战-10A”是轻型战斗机,再怎么改进,挂载能力都十分有限,无法携带太多的打击弹药。</p>

在低烈度战争当中,“战-10AD”还勉强够用。遇到高强度战争,肯定是力有未逮。</p>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决定用“战-16A”为平台,发展一种重型防空压制战斗机,而且是全能型号。</p>

也就是说,不但用来取代“战-10AD”,还要取代“攻-8FZ”。</p>

今后,只需要这一种作战飞机就能完成防空压制任务,再也不用安排多种作战飞机协同作战。</p>

这也是选择“战-16”的关键原因。</p>

在帝国空军的装备序列当中,“战-16”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战术轰炸机”,并不是重型多用途战斗机,更非重型攻击机。</p>

严格说来,帝国空军并不缺乏重型攻击机,而且对重型攻击机的需求也不是很紧迫。</p>

不说别的,“攻-8”系列再飞10年都没有问题。等到10年之后,“攻-11A”恐怕都几百架了。哪怕“攻-11A”只能算轻型攻击机,而且维护保养太麻烦,难以大规模装备,也还有海军的“攻-12A”可以期待。就算海军靠不住,还有按照多用途战斗机的标准研制,充当备胎的“战-11C”。</p>

相对而言,在“轰-7”全部退役之后,战术轰炸机就已经“断代”了。</p>

可见,真正青黄不接的其实是战术轰炸机。</p>

可惜的是,不管空军提出了多少理由,论议两院都不肯为新式战术轰炸机拨款,认为战术轰炸机已无存在价值。</p>

道理也很简单,重型攻击机的作战半径超过了1500千米,载弹量在10吨左右,并不比战术轰炸机差,而且有加油机的支持,加上精确制导弹药的普及,即便是仅有的那点差距也变得无关痛痒。</p>

何况,还有综合性能更加突出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p>

那么,有什么理由在战术轰炸机上浪费资源呢?</p>

只是,帝国空军并没有就此罢休。</p>

先不说战术轰炸机还有多少价值,只是超过1000架的编制体系,就需要用其他作战飞机来填补。</p>

战略轰炸机肯定不合适,因为太贵了。</p>

攻击机同样不合适,因为作战能力依然有欠缺,保持编制规模不变就肯定会导致战斗力降低,而扩大编制规模肯定会遭到论议两院的反对。</p>

至于多用途战斗机,那是战斗机。</p>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才打着“重型攻击机”的幌子,着手研制战术轰炸机。</p>

为了获得拨款,肯定不能做得太露骨,毕竟论议两院的军事委员会有一些能人,更别说可以请专家当顾问。</p>

结果就是,“战-16”其实就是“战-11”的深度改进型号。</p>

为此,也才保留了战斗机的编号。</p>

与后来研制的多用途型,也就是“战-11C”的最大区别,就是在设计的时候把起飞重量放宽到50吨,并且完全放弃了机动性能要求,甚至不需要拥有自卫空战能力,所有的改进都是为了增强打击能力。</p>

所幸,最后的设计方案没有这么极端。</p>

道理也很简单,战术轰炸机确实不适合现代化战争,稍微小一点,定位于重型攻击机之上的,或者说是增强了打击能力的重型攻击机,才是最为理想的选择,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战争。</p>

正是如此,“战-16”才成为取代“攻-8”的主力攻击机。</p>

在大战爆发前,“战-16”就已经开始量产。</p>

随着大战爆发,帝国空军立即下达了1000架的大订单。</p>

从这个时间点来看,帝国空军大批量采购“战-16”,其实有那么一点私心,也就是想借此打击由海军主导的“攻-12”,甚至是逼迫“攻-12”下马,夺得未来攻击机的主导权,全面主宰战术航空兵。</p>

不要忘了,“战-20”就是由空军牵头。</p>

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战-16”确实是一种非常先进的重型攻击机。</p>

(https://www.yqwxw.cc/html/117/117225/513365847.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