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空中霸王(1 / 2)

帝国争霸 闪烁 2810 字 8个月前

新历190年7月31日清晨,巨大陆腹地,巴尔卡什湖以西,骆沙联邦共和国境内。</p>

万里无云的蓝天下,除了一望无垠的戈壁荒漠,以及零星的几株沙枣之外,就只有那座戒备森严的军事基地了。</p>

远远的从高空俯瞰,就像顽童在海滩上垒起的沙堡。</p>

空中,朝霞映衬下,一支庞大的机群正朝这边飞来。为首的,是一个中队的8架单发中型战斗机。</p>

全是去年交付的第32批次“战-10B”战斗机。</p>

与“战-10A”,以及之前批次的“战-10B”相比,第32批次最显著的变化是在进气道前段增加了2个斜置的轻载外挂点,能够用来挂载导航吊舱与指引吊舱,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对地打击能力。</p>

“战-10B”也由此成货真价实的多用途战斗机。</p>

凭借无与伦比的敏捷性,“战-10B”依然是空优战斗机,具有第三代战斗机中最出色的缠斗性能。</p>

因为非常敏捷,操作的响应速度极快,所以在私下,飞行员喜欢在其官方名称前面加上一个“迅”字。</p>

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为不同。</p>

“猛龙”变成了“迅猛龙”。</p>

除了敏捷之外,“战-10”战斗机的另外一个优势是便宜,不但采购价格低,使用与维护费用也很亲民。</p>

正是如此,“战-10”成为了帝国空军,乃至全球装备数量最多的第三代战斗机。</p>

迄今为止,仅在帝国空军的装备数量就已经超过了2000架,还有1000多架出口到数十个国家。</p>

按照厂商估计,“战-10”系列的产量将会超过5000架。</p>

在“战-10B”机群后面,是一个中队的8架双发重型战斗机。</p>

就是绰号“霸龙”,又称为“霸王龙”的“战-11B”。</p>

严格说来,“战-11”才是帝国空军第一种,或者说理想中的第三代空优战斗机,一度被帝国空军寄予厚望。</p>

可惜的是,“战-11A”在首飞之后不久就因为发动机不够可靠而全面停飞,批量交付时间也一再推迟。</p>

等解决了发动机的问题,“战-10”已经批量交付给空军,才用了“11”的编号。</p>

跟“战-11A”相比,深度改进型的“战-11B”,主要就是换上性能更好的雷达,并且在发动机舱采用统一标准接口,能按客户要求采用其他发动机。其他方面的改进,都以提高战斗机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为目的。</p>

要说的话,“战-11”才是真正的纯空优战斗机。</p>

受波伊战争的刺激,在设计阶段,帝国空军就明确要求,不需要考虑对地作战,尽最大努力提高机动性能。</p>

此外,空军坚持要求“战-11”能够执行截击任务,用来取代专用截击机。</p>

结果就是,在内油系数高达0.35的情况下,“战-11”的高空飞行速度达到惊人的2.75马赫,由此成为了除专用防空截击机之外,飞行速度最快与全内油作战半径最大的第三代战斗机。</p>

携带4枚空对空导弹执行截击任务的时候,“战-11”的作战半径达到了1500千米。</p>

只是,“战-11”的缺点同样突出。</p>

除了敏捷性不如“战-10”之外,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太过昂贵,就连财大气粗的帝国空军都吃不消。</p>

其实,这也是“战-10”能够获得帝国空军青睐的关键原因。</p>

迄今为止,“战-11”的产量还不到700架,有接近200架出口给盟友,帝国空军的装备数量在500架左右。</p>

这个规模,仅相当于“战-10”的四分之一。</p>

只是,没人能否认“战-11”是一种改进潜力极为巨大的先进战斗机。</p>

早在8年多前,用“战-11A”改进而来的“战-11D”在空军发起的“先进多任务空中优势战斗机”招标中,击败了由“战-10A”改进而来的“战-10D”,并且在去年拿到了空军的批量采购订单。</p>

只是,这种多用途战斗机被重新命名为“战-16A”。</p>

因为在去年才投产,所以“战-16A”的装备数量不到100架,装备该型战斗机的几支联队依然在进行换装训练。</p>

至于这种多用途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到底有多么强大,现在谁都说不准。</p>

重型战斗机后面是4架“运-10A”战略运输机。</p>

做为全球第一种宽机体,而且运载能力达到150吨的战略运输机,“运-10A”是当之无愧的空中霸王。</p>

不要说中型战斗机,就连重型战斗机,在她面前都是小不点。</p>

这4架运输机,运载了2个战斗机中队的全部保障设备物资,以及数百名地勤人员。</p>

正是依靠战略运输机的强大运载能力,帝国空军才成了全球空军,拥有了向全球任何一处地点投送军事力量的能力。</p>

早在莫萨危机时期,战略空运的巨大军事价值就得到帝国空军的承认。</p>

在那几个月里,如果没有规模庞大的运输机群,帝国军队肯定会因为保障不济,不得不放弃东莫萨城。</p>

只是,与“战-11”一样,战略运输机实在是太贵了。</p>

迄今为止,“运-10A”的装备量不到100架。在帝国空军当中,50吨级的“运-11”系列却多达600架。</p>

此外,战略运输机对机场的要求也非常高。</p>

“运-10A”在满载的情况下,需要长达2500米的硬质跑道,而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不到10%的机场拥有如此长的跑道。相对的,“运-9”这样的战术运输机,能在不到1000米长的软质跑道上起降。</p>

正是如此,早在10多年前,帝国空军就提出,要研制一种能够适应各种场合的大型运输机。</p>

简单的说,就是能运载最重与最大的陆战装备,具备战术运输机的适应性,能在包括野战机场在内的,任何一条长度不低于1000米,只做了简单清理的跑道上满载降落,并且在空载的情况下重新起飞。</p>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战略运输机的运载能力与战术运输机的战术灵活性。</p>

这些要求,不是一般高。</p>

结果就是,努力了10多年,第一架全尺寸的样机至今都还没有制造出来,预计最快能够在明年下线。</p>

不可否认的是,规模庞大的运输机才是帝国空军的脊梁。</p>

在“运-10A”机群后方,还有2架“油-29A”大型加油机,1架“指-6C”空中预警指挥机与1架“侦-29C”电子侦察机。</p>

这三种支援飞机都采用“C-29”民航客机的机体。</p>

因为不需要到前线执行任务,在战线后方数百千米之外活动,所以帝国空军没有专门设计与制造支援飞机平台。</p>

采用民航客机,能够大幅度降低日常使用维护费用。</p>

如果说运输机撑起了帝国空军的脊梁,那么加油机、预警指挥机与电子侦察机,就是战斗力的催化剂。</p>

正是有了这些支援飞机,帝国空军才成了一个整体,战斗效率成倍的提高。</p>

在最后压轴登场的,才是帝国空军的绝对主力。</p>

没错,就是战略轰炸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