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至正十七年(1 / 2)

“深意?”这刘伯温怎么总是把简单的问题给复杂化呢?朱元璋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和小羽结亲而已,哪会有什么“深意”?</p>

“不会吧?”</p>

刘伯温道:“王将军若是不答应这件婚事,只怕大帅就会很大的不悦,甚至会迁怒于将军。”</p>

“有这么严重?”</p>

“当然。否则,大帅为什么不让李善长来给你们筹备定亲的事宜,而偏偏要让朱升呢?”筹备这些事情,无论是李善长还是刘伯温,这两人当初都是举人出身,懂得礼法,他们二人筹备此事才更为合适。可朱元璋却偏偏选了个朱升。</p>

刘伯温道:“还不是因为我与李善长都与将军有些交情,就此事上会提醒王将军。而朱升才投靠大帅不过一年时间,同王将军不熟,也不会透露大帅试探王将军之意。”</p>

按照刘伯温的话,朱元璋此举一是为了给王小十和小羽结亲,二来则是为了试探王小十是否会听他的话。</p>

王小十道:“按照先生的意思,我若是不答应这门婚事,大帅会如何对我?”</p>

“不会如何。只不过年后的议和之事,只怕就不会劳动王将军了。”</p>

“真的有这么严重?”王小十犹自不信。</p>

刘伯温道:“王将军若是不信,自可再去问问李善长。”</p>

“我记起来了。当时朱升就曾告诉过我,让我不要违逆大帅的意思……”</p>

“想必这是李善长嘱咐的。朱升在现在李善长手下做事。”</p>

“这么说我还真该去谢谢他。”</p>

“千万别!”刘伯温忙拦住。“那是害了李善长啊。”</p>

李善长借朱升之口提醒王小十,就说明他为了避嫌,不能够和王小十走的太近。而刘伯温恰恰就不怕。似这样不该他关心的事情他从不关心,也不会多一句嘴。这两年的功夫,刘伯温的性子被朱元璋摸了个清清楚楚,自然不怕他会和王小十说什么。</p>

而事实也如朱元璋所料,刘伯温是一个能闭得住口的人。</p>

“大帅变了!”王小十几乎不假思索的脱口说道。刘伯温接口道:“还是那句话,为上位者,天威难测。”</p>

至正十七年改变了太多。一眨眼的功夫,王小十也是个要有家的人了。朱元璋,也越发变的“天威难测”。唯一不变,就仍旧是这动荡的天下。动荡的令人不安,令普通百姓不安,更令这些“上位者”们不安。</p>

正月里,王小十和小羽定下了亲事。虽然还未正式成亲,可小羽却每日都想着往王小十那里跑。每日替王小十浆洗衣物,打理家务,忙的不亦乐乎。两人虽无夫妻之名,亦无夫妻之实,可彼此之间却互相提供着温暖。</p>

转眼间正月将尽,与张士诚部议和的事情也被提上了日程。一切就如刘伯温所说的那样,王小十被委派前往隆平府,与张士诚洽谈两部议和之事。</p>

临行前,王小十曾单独和朱元璋商谈,询问此次议和的底线。朱元璋不答,声称将此事交给了王小十,就由王小十全权负责,他相信王小十能办好这件事。</p>

一切的一切,都向着刘伯温当日所说的那般。自从定亲之事后,王小十算是彻底见识到了朱元璋此时的手腕,因而不敢对朱元璋有任何的隐瞒,把他和刘伯温商议的内容都说了出来。</p>

“好、好!”朱元璋只说了两个字。</p>

这次是同张士诚议和,王小十此行摆起了排场,同行之众甚多。年后,常遇春也要回转常州,一路上由他带兵护送,直到隆平府地界。</p>

“小十,前面就是张士诚的地界了,大哥不好贸然带兵入境。后面的路就要你自己走了。”常遇春嘱咐了又嘱咐。</p>

王小十道:“大哥放心,这不带着好几百人嘛。”这趟是议和。若非张士诚求着他,纵然带上几千人也不管用。</p>

同样的,徐达也在。对于这次议和,可谓是牵扯了许多人的心。“小十,我和常将军在九重山驻军,一但张士诚那里有什么变故,我部军马可顷刻直达。”</p>

“不会有那么一天的。如果张士诚敢反悔,我就给徐帅送信,咱们攻下他的隆平府。”王小十离别众人。“诸位将军请回!”</p>

年后的天气尚且阴寒,大队前行每日都是早早便宿下。队伍中又有马车,还有小羽这个女眷,再加上一些物资、用具,这行进的速度终究快不起来。辞别徐达等人后十天的功夫,才到了隆平府。</p>

一路上也是王小十揣着个心眼,故意慢慢的走,为的就是熬一熬张士诚部的性子。归根结底,还是张士诚急着议和。</p>

“小十哥!”隆平府外,方孝孺知道了信,早早就恭候着。同样在城外恭候的还有张士诚部的人。沈万三,张士信两个人都在。</p>

“小十兄弟。”沈万三道:“兄弟你可是不对啊!年前我亲自去了应天府一趟,你倒是连个面也不肯露啊!”</p>

年前,沈万三代表张士诚,去面见了朱元璋,提出议和之事,这才有了这次王小十所负责的“外交活动”。</p>

王小十道:“沈公子是代表张部,正值此时,我还是不露面的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