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于还在思考让谁去,他最中意的自然是梁奕,却又担心他年龄小加上没有处理过这样的事情,怕出了大问题,赈灾一事马虎不得,所以想找比较稳健的人前去。</p>
虞谭在一旁清楚他的想法,询问道:“将军一时间拿不定注意,莫非是有所顾虑?”</p>
“本将有意让梁奕前去又担心出了意外,但这确实是比较有利的,你认为应当如何。”</p>
虞谭思考片刻后回道:“末将认为可以让梁奕前去,这小子年龄小头脑很灵活,知道该怎么做,再说将军当初相信他才会给予他帮助,自然要对他足够信任才行。”</p>
“你说的没错,倒是本将想的太多,那就让他去吧。”</p>
梁奕在收到消息后没有犹豫率领着麾下将士赶去协助官府抓捕闹事之人,事实证明他并没有让元于失望,聚众闹事的头儿在他面前无处藏躲,随后抓捕的人越来越多围堵官府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五日后终于是恢复了正常。</p>
流民们所缺少的基本上都是食物,至于避寒的衣服他们在离开家中时都裹得相当严实,在统一的救济后这才慢慢的稳定下来,等待朝廷的赈灾。</p>
不得不说南齐朝朝廷的效率还是很快的,不久后凑集的赈灾粮食送到了林州城,问题这才得到了解决,虽说是暂时性的但是气温已经在逐渐的回升,想必用不了多久就不会再如此的寒冷。</p>
南齐朝顺成七年一月一日,雪灾后的统计全部结束,而赈灾也在同步的进行着。</p>
这场前所未有的大雪足足持续了两月之久,经过统计房屋倒塌超过上万间,受灾百姓超过百万人,因冻死饿死之人均超过上万,大部分地区的赈灾及时未引起太大的慌乱,只是受灾严重的地区尚未得到救济。</p>
一月十日当天,董高逸下令全国减免徭役赋税,受灾严重的地区可以免去一年的徭役赋税,得到百姓的一直欢呼,民心在逐渐的稳定当中,那些造谣生事基本上不见踪影,触犯律法的人也减少很多。</p>
雪灾带来的影响在逐渐削弱,六部和朝廷其他机构的官员终于是松了一口气,这两个月皇上一直亲自盯着这事儿,一旦出了岔子不被发现还好,一经发现后果是极其的严重。</p>
当时董高逸严格要求查处在赈灾时贪墨的情况,经过两个月的严格审查弹劾和审查超过上百名官员,其中以五品以下的官员居多。</p>
因为这些官员官职都不大,所以董高逸迅速让自己人补了上去,其中正二品大臣水宁知府和也被弹劾贪墨,证据确凿后一直关押在刑部大牢。</p>
这场雪灾一开始的灾情让董高逸忧愁不断,后来发现这场雪灾给他带来了不少的好处,单说换掉许多暗地里反对他的官员就是让他十分开心的大事,来了一次从朝廷到地方比较大的一次清洗,可谓是最大的赢家。</p>
朝中有不少大臣或多或少有涉及到这些人,这段时间不得不安分守己,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p>
董高逸登基没几年,朝廷和地方不少的官员都是前朝留下来的,对他或多或少的阴奉阳违,虽说偶尔能够抓住其中有些官员的把柄,但至少超过一半都不受他的控制,别看他表面风光无限实际上背地里还要受这些老臣的打压。</p>
朝会上董高逸像是一个胜利者一直盯着下面有些大臣看。</p>
利用这一次既做到了有理可依,又让这些官员无话可说,特别是水宁知府这个位置,水宁府靠海地理位置卓越,每年上缴国库的银两是最多的,是一个大金库,对他来说肯定是极好的。</p>
“刑部尚书,前些日子关押的那些官员是否有了审讯的结果。”</p>
宁翊惶恐的站出来说道:“回皇上,正在加紧审理中,十日之内便可有结果。”</p>
“你作为刑部尚书理应清楚,自太祖建国以来最痛恨的便是贪墨,在律法中也是重罪,水宁知府仅仅三年时间便贪墨十万两银子,而他的年俸才三百两银子,现在他这个案子进展如何。”</p>
见单独提到这个案子宁翊吓了一跳,都知道他与水宁知府的关系非常好,两人都是水宁府兴州人士,那年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又同时高中二甲进士,从那以后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p>
贪墨一事对他肯定是有影响的,而且案子是交给他亲自负责,担子更重,判得太重会被认为落井下石,判得太轻皇上又不会答应。</p>
“回皇上,贪墨一事差不多已经查清楚了,最多两日便有审理的结果。”</p>
“既然这样,三日后将审理的结果上报给朕。”</p>
“臣遵令。”</p>
看到宁翊倒霉最开心的还是刘长生,两人之间恩怨存在已久。</p>
董高逸见敲打了他一番老实后便没有再提及此事,今日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他一个警告,按照律法水宁知府已是死罪,只要他敢在其中动手脚,正好可以一并收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