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唐人街(1 / 2)

公路之光 乞颜如玉 1184 字 8个月前

历史发展</p>

起源</p>

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巨大影响,在宋代时,“唐”就已经成了东南海外诸国对中国的代称。</p>

唐人街</p>

历宋、元至明,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一直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不仅以“唐”作为“中国”之地的代称,而且称中国人为“唐人”,中国姓氏为“唐姓”,中国衣饰为“唐衣”,中国商船为“唐舶”或“唐船”,而从海舶上转贩到的中国货物则被成为“唐货”。甚至现代习称的“汉语”,也被宋代海外诸国称为“唐语”,中国人留居海外一年不还者,被称为“住蕃”,而外国人在中国逾年不归,则称“住唐”。沿袭至今,有些流寓海外的华人仍然自称为“唐人”,华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则将祖国称之为“唐山”。历时千载,绵绵不绝。</p>

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谓之‘大唐街’,今且长十里矣。”1872年,属于清洋务派的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记载:“金山(即今日美国旧金山)为各国贸易总汇之区,中国广东人来此贸易者,不下数万。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国人呼之为‘唐人街’。建立会馆六处。”1887年,曾任驻外公使随员的王咏霓在《归国日记》中也沿袭使用志刚所说的“唐人街”一词。王咏霓《归国日记》:“金山为太平洋贸易总汇之区,华人来此者六七万人,租屋设肆,洋人呼为唐人街。六会馆之名曰三邑,曰阳和。”1875年,张德彝在《欧美环游记》中就称唐人街为“唐人城”,张通英语,英语称唐人街为 chinatown。其实,在这以前,张德彝更为直接,他将 chinatown 直译为“中国城”,如《航海述奇》(1866年):“抵安南国,即越南交趾国……再西北距四十余里,有‘中国城’,因有数千华人在彼贸易,故名。”</p>

1930年蔡运辰《旅俄日记》:“饭后再赴旅馆,新章五时亦至,候余甚久,公事毕,同游中国城。城在莫斯科中心,女墙高底,完全华式,华人名之曰中国城。”今人李欧梵有一篇有关唐人街的随笔,题目就叫《美国的“中国城“——唐人街随笔》(1975年),文章说:“唐人街是老华侨的温床、新华侨的聚会所。也是美国人眼里的小中国。也许我们应该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译过来,干脆称它为中国城(chinatown),可能更恰当一点。”</p>

“唐人街”还是要比“中国城”常用。中国人的历史情结很深。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p>

形成</p>

唐人街的形成,是因为早期华人移居海外,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故此,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