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初到军营(1 / 2)

笑御清锋 千江花火 1796 字 8个月前

崩剑</p>

①动作:立剑用剑刃尖端向上点啄。</p>

②力点:剑刃尖端</p>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p>

④要点:腕突然下沉。</p>

——————</p>

徭役,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制度。除秀才外,平民皆须服徭役,有钱人如地主豪绅可用钱抵充。又因穷人多半是农民,服徭役导致农务中止、农田荒废,对农民而言无疑雪上加霜。食不果腹的农民要么变卖田地、成为佃农,要么卖儿卖女,他们永远是被剥削的阶级。</p>

屠诗所处队伍里多是服徭役的农民,他们唉声叹气,死气沉沉。今年已经第三次征徭了,据说是国师向陛下建言,要建一高台用以祈雨,解旱灾之患;高台工期之长,去的同乡没有一个回来的。服徭役还好,服兵役却是九死一生。谁不知道冀州境外蛮夷屡屡犯边?很可能在服完兵役之前就已经战死沙场了。</p>

祈雨?皇帝就喜欢搞这些骚操作,有这人力物力干嘛不去搞水利工程?屠诗虽然同情农民,但无能为力。话又说回来,其实轮不到他来同情别人,因为他才是最惨的那个:军奴。军奴是去军营做最下等的工作,根本没机会摸武器。</p>

每到一个城市,队伍便分出一部分人留下,其余人继续前进,直至终点站“凉城”断鸿关——号称仅有鸿雁可跨越。断鸿关说是城市,不太确切,应该说是以断鸿关为中心建立的屯镇集群。有数十个屯镇散布在关隘南方,它们相当于小型村镇,有驻兵,有居民。屯镇互为倚仗,勾连成网,假如敌人想完全截断粮道,先得把九成以上的屯镇给拔掉。当然如果真的做出这种蠢事,断鸿关靠着存粮依然可以坚守两年以上。这是大衍王朝抵御蛮夷的底气之一。</p>

队伍穿过瓮城,进入关内,屠诗仔细打量。说是军事重镇,其实和普通城市也没什么区别,路上也有妇人、儿童。大衍国策规定,愿在边疆安家者,按男丁数目分配田地,借此吸引流民安家落户、从事生产,带动城市繁荣。值得一提的是,断鸿关没有城主府,只有将军府,任将军即是城主。其实不止断鸿关,冀州城市里有五成由军队掌控,任将军可称是冀州的土皇帝,也难怪人们将断鸿关称为“凉城”。</p>

走着走着,屠诗眼前出现城门,他不由讶异:断鸿关已经是大衍疆土的最北端,再往前,就是苍茫草原……还要往前?这是要去哪里?难不成要去大营?</p>

他猜得不错,城外已有数十骑兵接应,没有任何废话,队伍继续向前十里,但见荒土上排列一道木墙,墙后传来整齐划一的喊杀声,墙角和大门左右都矗立箭塔。门卫与接应骑兵对过口令,这才放行。队伍进入营中,再次兵分两路,骑兵去马厩,其余人反方向绕校场而行。</p>

大营中心就是校场,场内此时正有数十人排成方阵,向前挥砍,砍杀时还要大喝一声,看得屠诗啧啧称奇,光听喊声他还以为有上百人在操练。校场旁一人迎向队伍,他的盔甲形制与普通士兵不同,应是军官。</p>

带队士兵小碎步跑到军官面前,行军礼道:“报!新到民夫与物资补充完毕,本次征役无人死亡!”</p>

军官身高一米七五,皮肤黝黑,眼睛有神,嘴角上翘,看起来阳光又帅气:“带他们将物资入库,再到宿舍放好行礼,最后在这里集合。”</p>

物资分几种,除了过冬用的棉衣棉被等死物,还有活猪、活鸡,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屠诗真不敢相信军营里还有猪圈鸡圈。宿舍则很简陋,完全就是大帐篷,估计晚上还漏风。东忙西忙过后,屠诗再次站到军官面前。</p>

军官随意踱步:“我名叫张剑,你们要喊我张校尉。民夫、军奴,都归我管,如果有谁违抗军法,也是由我来处置。”他皱眉扫了眼众人,大概对稀稀拉拉的阵型不太满意,让众人报数,再按五人一支编成小队。屠诗被点作小队长。</p>

正这时锣声大作,有人喊道:“开饭了!”一时之间,整个军营躁动起来,校场操练的士兵跑得最快(还是校尉带的头),同时军营各处人潮如洪水出闸,大地都在摇晃。</p>

“咳咳!”似是不满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张校尉重重咳嗽,严厉地道:“都听清楚了吗?”</p>

“听清楚了。”</p>

“太小声,我听不到!再有气无力,你们就别想吃饭了!”</p>

“听清楚了!”屠诗觉得好笑,这位校尉年纪还没自己大,训起兵来倒是像模像样。</p>

张校尉这才放过他们,不过被一耽搁,配菜都所剩无几,屠诗喝着仅有的小米粥(里面象征性地放了点儿盐),勉强让饱腹度升到及格线。不过放眼看去,士兵们的伙食也差不多,根本没有肉,能吃上肉的只有校尉级别及以上的军官。</p>

有人拍拍屠诗肩膀,是手里还抓着冒油鸡腿的张校尉:“你,过来。”</p>

两人绕着校场,校尉一边啃鸡腿,一边给屠诗介绍军营各区域。军营共一千人,五百骑兵,五百民夫(一人饷一卒,战时需三人饷一卒),士兵只需要操练,民夫则要做各种杂活。</p>

张校尉道:“你是冒险者,但你不会得到优待。以你的罪行,起码得留在军营一年。”</p>

“我留不了那么久。”一年?外面的世界早就天翻地覆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