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杀戮报应(1 / 2)

暴雨,像马岱预料地那样如期而至。

这年头战火连天,想当个能够统帅部下的将领也非常不容易。除了排兵布阵那些必须清楚的知识之外,自身的性格决定了适不适合做一名将军,但最终决定胜败的往往不在于双方兵力的多少,而在于将领的能力高下。

这个所谓的将领能力,在大多数时候则表现为对天文、地理、人心之类表面上看起来与战争没有多大关系的概念上。

就比如马岱,陇都书院的数年学习使他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天文,马氏的家学使他去过的地方便像活地图一般烙印在他的头脑中。

当天文与地理相和时,便是取之不尽用之无绝的伏击与进攻,防御与诡诈。

早在昨日的焚烧行动中,马岱便命令部下自田地中取出那些长成的麦子编制成斗笠,因而在这个天降暴雨的正午,他的士卒分为七股自华山险道中奔出,人人头上戴着斗笠,杀向战场。

马岱不怕士卒的铠甲被大雨淋湿,他只怕他的部下会因大雨遮挡住眼前的刀光而被杀死。

凉国的大军出动了!

七路纵队朝着先前留下暗哨的方向前进。

在广袤的潼关东平原上,他们昨天留下了上百名士卒,有些地方可能只有一个人留守,有些地方则有三五个人留守,留下人数的多寡与他们各自的使命有关。

有些人是为了在昨天夜晚燃起大火,误导刘备兵马的前进方向。而有些人的目的,则仅仅是为了今天,留意刘备军兵马的动向,帮助马岱在最快的时间里摸清刘备兵马的扎营地,干掉他们!

很快的时间里,兵马向前行进的路上便收拢了那些暗哨,一条一条刘备兵马行进的消息。

马岱的嘴角勾了起来。

昨天夜里,刘备的兵马疲于奔命,五路兵马先向潼关之下奔过去,穿过近百里的距离却寻找无果,而后他们先前走过的路却燃起浓烟。

刘备派出两路兵***再探,无果。

深夜里黄河南岸再一次冒起浓烟,夜晚的烟雾看起来像是白色,让人看不那么透彻。

这一次刘备没有过去。

可他错了。

黄河南岸的大火不是马岱放的,是来自河东郡的张横羌部的兵马四处劫掠。

这些劫掠了整个河东收获颇丰的羌兵可不像马岱那么有礼貌,一路上沿途村落田地,无论财务还是牛羊鸡鸭,甚至就连女人,什么都没有留下。

凡是敢反抗他的人全部都被杀死了。

等刘备派去的哨骑将惨状传回时,刘备简直要把牙齿咬碎了。

那些哨骑与幸存的农人不会告诉他率领兵马的将军不叫马岱,更不会告诉他这支兵马全部是羌人……中原的农人许多连羌人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哪里会知道张横何许人也?

他们只知道,凉国的军队越过潼关杀过来啦!

刘备也就想当然地顺水推舟以为是马岱的兵马迁徙到了北面,也就是潼关附近黄河以南的位置。

因此……刘备做了一系列错误的部署。

先是派遣探马告诉潼关之内的曹丞相,马岱部兵马没在华山方向,而在潼关以北的黄河南岸,应当是打算伺机而动偷袭潼关北段。然后刘备又调整了己方军队扎营的范围,使五路兵马以从西到东的之字排列,对整个北面严防死守。

这个之字形大营的位置,是距离黄河北岸八十里的位置,距离华山脚下却只有五十里路。

刘备没有贸然向北面的凉国军队发动袭击,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部下这一天已经太过疲惫了,到了人困马乏的境地,根本无力支撑与以逸待劳的凉国精兵强将打上一仗。

何况还是凉国在天下具名的名将马伯瞻率领的兵马。

他们先休息了一夜,左右刘备已经命人看住了这支人数大概在一万上下的敌人。

在他看来,这很有可能是马岱打算走水路从黄河南岸向河东郡撤离,已经走了一部分,剩下的人则在这里起一个疑兵的作用。

根本没人往两支凉国军队混入潼关以东的方向去想。

这太吃力不讨好了,如果有力气混到潼关以南还劫掠个屁的农田啊,直接两面夹击把孟津关抢攻下来才是正理……只有傻子才会来抢夺穷苦百姓那点儿东西,夺下一个关口,为凉国军队打下一个攻入洛阳的大门口,那得是多大的功劳?什么荣华富贵没有?

但是偏偏……张横是个根正苗红的羌人,而且自幼就是羌部首领。而羌人的作战方式是什么?杀戮,抢夺,点燃。

杀死能动的,抢走能拿的,烧掉剩下的。

仪式性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