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烂摊子说严重倒不严重,但数量还真的不少。聟</p>
王用汲看着眼前厚厚的三大摞,就明白,再小的问题,这么累积又累积也该要出大问题了。</p>
原来从去年年底良民、女户等一系列政策下来,就开始默许这些良民自由结社了。按照高翰文之前给的标准是以家庭为单位参与结社。每社不得多于五百户家庭。社长轮流自选。</p>
就这么粗枝大叶定个大概后,高翰文就当甩手掌柜了。</p>
但一开始就还好,因为虽然按约定社长负责协调公共事务,但一开始压根就没什么事。</p>
但过完年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是良民与其他百姓之间有矛盾,另一方面良民之间也有矛盾,最后社内还有各种公共事务,比如对接作坊招牌什么的。</p>
现在杭州的良民结社,一共有十一个。七个在钱塘县,四个在仁和县,其中织造局一家就有两个结社。像织造局这种社内比较一致,大家都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管理起来就好多了。</p>
但其他社可就没这么好运了。就连前几天杭州危局,都有社员因为各种不满威胁撂挑子呢。聟</p>
但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我大明律压根就不管的。大明律、大明会典以及前些年修订的嘉靖新律,都没有这些内容。</p>
自古以来,官府都是只管刑法不管民法的。民法基本都是扔给乡老宗族,让其自行解决的。</p>
但从卷宗记录来看,这两县令一开始也是这么干的,但是没几天就打出狗脑子了。社长是公推的,大家家世、学识、财富都差不多,地位上都是良民,凭什么让其一言而定。</p>
这一刻,才显得人与人之间地位差异的好处来。有差异就有威望,有威望就可以一言而定,而不需要纠结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p>
感慨虽然感慨,但王用汲何曾不明白,高翰文的用意就是抽掉这个朝廷治民的中间层,好在都是些城市里面没什么土地的无根之人,所以目前反对都还小。都当是为了方便作坊招工诞生的。</p>
五百六十七份争议,王用汲数了数。</p>
他不信高翰文不清楚这些情况,哪怕下面两县令没明说,但是以其一派宗师的学识,是完全可以预计的。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