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宋应昌的讲解,原本已经有所猜测的嘉靖瞬间茅塞顿开。</p>
因果混乱,其中因果混淆、因果倒置其实是普遍存在于大明的现实与儒学的文献中的。也是历史上多少改革失败,君主缺乏识人之明的关键。</p>
直接探究因果逻辑,比从开始一步一步学习逻辑,更聚焦,更短平快,更容易出结果。</p>
一种学问要是学起来看不到进度,没有谁会坚信的。</p>
“关于因果,你们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嘉靖认真地体味了这两故事后问道。</p>
宋应昌赶紧把之前汇总的读书笔记一遍展开给嘉靖看,一边讲解。</p>
因果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伪因果来进行。</p>
伪因果,包括度量误差、反向因果、选择性偏误与遗漏变量四个方面。</p>
比如北宋的王安石变法。</p>
如何度量王安石的变法的过程就一直没解决。到最后南宋高宗皇帝清算变法时,是否倒洗澡水时把孩子也统统倒掉了也不得而知。</p>
因为度量是评价因果的基础,没有系统的度量压根无法评价。</p>
在度量的基础上就要考虑后三种问题。</p>
管仲的困惑来自于度量后因果关系的导致。佃农是因为勤奋才能养牛,不是养牛后变得勤奋。控制反向因果的关键就是干涉控制,比如拿掉牛后,看是否还勤奋?</p>
选择的偏差也其中关键一环。当年大宋对抗金国,战后的伤兵大多护甲破损而头盔完好。因此大宋一度只是加固锁甲,却没有提高军士的生存率。</p>
王安石变法也一样,变法所选之地以淮河沿线为主,大多是旧党执政之地。这种选择自然会造成执行的偏差。另外,最后以汴京城破来评价新法,但新法所涉军事其实寥寥无几。怎么能用军事俩评价新法呢?</p>
到最后是遗漏变量,比如在南宋反思王安石变法中,对于新旧党争的忽略,无法区分新党的政策与党争的影响,自然无法正常评价新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