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光天化日之下(1 / 2)

以前京城最具流动性的人员是“仕”和“商”,包括了官员、读书人和商人,这些人进不了内城就只能在南城寻找栖息之地了。</p>

各地官员要定时进京述职、办事,各省读书人要进京应试,各地的商人也要到京城寻找商机,这三种人千里迢迢来到京城之后,都需要解决食宿、联络乡谊、维护利益的问题,因而“会馆”就应运而生了。</p>

“会馆”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某某地驻京办事处”,是由各省及地方的官府、乡绅和商贾资助修建的,是属于社团性质的公产,进京的外地人遇上的大部份问题,如食宿、联络、集会、庆典、救济等等都可以在那里寻求到帮助。</p>

“会馆”从一开始就大多建造在南城,而且尽量靠近前三门,基本上每一条胡同都有会馆,前朝光绪年间最多时达到500多家,每年都有一百多万人进出流动。</p>

会馆修建在南城除了前朝政府搞出来的满汉分居的原因外,还因为外城的空地多,地价也比内城低。</p>

由于前朝的政府机关都设在正阳门内东西两侧,各地会馆也都建在前三门外左近,给进京述职、办事的官员提供方便。</p>

还有就是前朝举行科举考试的“贡院”就在建国门内大街北侧,会馆离得近对于进京考试的举子们同样方便多了。</p>

还有就是前朝的重要商业中心,地点从原来的鼓楼、地安门一带,南移至前三门外,会馆设在附近,也方便于进行商人们进行商业活动。</p>

所以说南城的会馆就是一个文化的大融合,多少鲜亮人物在那里留下他们的故事和足迹。</p>

这里有谭嗣同住过的浏阳会馆、康有为住过的南海会馆、鲁迅住过的绍兴会馆、许地山住过的龙溪会馆、胡适任会长的绩溪会馆等等。</p>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p>

林海音先生是幸运的,她生活的地方也都是会馆,先是晋江会馆,然后是虎坊桥的永春会馆,都是南城最具世间烟火、百态丛生的所在,这才有了城南旧事。</p>

“好了,说得差不多了,到前面那条街道去,那是离内城最近的街道,去那边找上斜街粮站吧。”杨老师指着前方说道。</p>

“杨老师,这街道怎么是斜的呀?”张勇奇怪了。</p>

“要不怎么叫上斜街啊,这跟京城的地形地势有关。”杨老师又不得不解释起来。</p>

以前的京城地区曾是水乡泽国,到处都是河流,在兴建大都城时几乎全保留下来了,后来等到这些河流干涸后,河道就演变成了街巷,由于不少河流是弯曲的,因此形成的街巷也是斜的了。</p>

上斜街就是从宣武门外大街,延绵向西倾斜走向的街道,别看街道不到一公里,却分布着12家会馆,从东往西依次有河南会馆、太原会馆、四川会馆和东莞新馆等等。</p>

还有龚自珍居住过的番禺会馆、沈家本买下的吴兴会馆,这两处比较出名了。</p>

这二位名气可不小,龚自珍是前朝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他留下很多著名的诗句,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p>

沈家本则是前朝的法学家,曾任刑部郎中,后出任大理院正卿,可以说是前朝的最高法院院长了,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制定了新律法,废除了凌迟、枭首等酷刑,还禁止了刑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