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讲笑话(1 / 2)

“哈哈,亚男姐,你也是大科长啊,我是路过此地顺便进来拜访一下,不会打扰你吧?”王向东走了进去跟花亚男握手。</p>

“东子,好久不见了,帅气多了,欢迎欢迎。”花亚男上下打量着说道,然后拉着王向东在长椅上坐下,倒了一杯茶水递给他。</p>

“亚男姐,你更是意气风发呀,你们这电报大楼真气派,跟东边的京城饭店有得一比啊。”留着齐肩短发的花亚男一身邮政制服显得精神抖擞。</p>

“是嘛,多谢夸奖,咱们这电报大楼刚启用两年,确实是京城的一个亮点,瞧见正中间的钟楼了吗,全京城人的整点闹钟。”花亚男开心的笑道,坐在王向东身边开始介绍起她们的电报大楼来。</p>

电报大楼主体共6层,一楼有营业厅、电报送报室、办公室和档案室等;二楼有传真室、电话会议室、载波室和礼堂;三楼有国际、市内报房、国际和市内报底室;四楼是国内报房、机线室等;五楼是控制室;六楼是机关办公室。</p>

京城电报大楼是国内第一个国际国内通信枢纽,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电信业务综合营业厅。</p>

自建成使用之日起,每一封从全国各地发出的电报,都要先经过电报大楼,才能转到地方,电报章上镌刻的“01”编号,就是大楼“邮电大哥”地位的身份象征。</p>

在长安街上矗立了半个多世纪的电报大楼,最令京城人熟悉的还是响彻京城的楼顶钟声——《东方红》乐曲,这是当年由总理亲自选定的乐曲,每天早晨7点至晚上10点间报时。</p>

电报大楼是京城人通过电报、长途电话等通信手段与外界沟通的主要场所,“嘀嘀嗒嗒”的发报声响彻一层的营业厅。</p>

“东子,你不是来发电报啊,要是有急事要发电报尽管来找我,我亲自帮你发,哈哈,够给你面子了吧。”花亚男笑道。</p>

“我发啥电报啊,处里有电话直接拨打了,对了,咱们这里发电报是怎么个情况我还真不知道,亚男姐你给说说啊。”王向东勤学好问。</p>

六十年代的人们要是真有急事还就得发电报,这比写信快得太多了,当然也就更费钱了,最初定价一个字是三分钱,由于发电报的成本远超这个价格,后来逐渐提高,到七十年代是一个字七分钱,就算是三分钱也是普通人消费不起的,随便发出十几个字就要几毛钱了,所以这年代人们非紧急事情还是以写信为主。</p>

当然打电话也行,只是长途电话同样费钱,而且还得等待转接,这等待的时间还得计算到费用中去,如果不需要对方回话的还是发电报更划算。</p>

然后花亚男给讲了个发电报的笑话,说有个小媳妇给在远方工作的丈夫邮寄了一条被子,不久后丈夫发来一份电报,上面只有三个字:“由、甲、申”,小媳妇看不懂呀,就拿着电报去问当老师的邻居,邻居笑着解释道:“电报上这三个字的意思是说,你丈夫盖这条被子呀,盖住了脑袋就盖不住脚,盖住了脚就盖不住脑袋,盖住中间的身子,脑袋和脚就都露出来了,哈哈。”</p>

王向东听完也笑了,这个笑话不管是真是假,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发电报费用高,大家都想省钱,就绞尽脑汁,尽可能的缩减词语,以求做到言简意赅。</p>

“亚男姐,我就不再耽误你的时间了,这次来找你就是想让你帮忙看看京城的邮电部门有没有从郊区调人的名额,我一个朋友在通县一个公社邮电所当邮递员,他爱人是六院的医生,想找关系调进城里。”王向东终于把此行的目的说出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