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官方小队。(第一更!求订阅!)
咔咔咔……
人防大门一点点打开,一辆军用皮卡轰鸣着开出隔离点。
皮卡刚刚开出去,大门已经自动关闭。
坑坑洼洼的公路上,灰尘纷纷扬扬,军用皮卡蹦跶着前进。
周震身体放松的靠坐在椅背上,双手扶着方向盘,不时急打一把,绕过路面上接连不断的深坑。
窗外,玉榄隔离点上方那座仓库式的建筑已经消失在后视镜中,灰黑色的原野一望无际。
远处有大片参差起伏的废墟阴影,正伴随着车速的提升,一点点靠近。
周震注目前方,心中默默思索。
根据陶南歌的讲解,官方的补给车,是从彤福市西墙进入,环绕半圈彤福市后,自彤福市东墙离开。
具体的路线,陶南歌已经传输给他,从补给车进入巨墙开始,一共有四个停靠点。
补给车队会在每个停靠点停留5~10分钟,这四个停靠点中,前三个停靠点需要验证官方身份,才能进行补给,停靠的时间为5分钟。
最后一个停靠点,无需任何验证,只需要提交“数字”材料,就能领到等价值的物资,停靠时间是10分钟。
正常情况下,前往前三个停靠点补给的人员,要么是正在执行任务的官方人员;要么是因为各种原因逗留在高风险地区的官方人员,都属于官方补给车队的自己人;最后一个停靠点,则是龙蛇混杂,什么情况都有,主要以流浪者的车队为主。
跟绣湖集团的补给车队不同,官方补给车队没有诱导车或者诱导气体开道,但配备了最先进的感染者模拟信号。
一般来说,不会受到感染者的攻击。
因此,周震这一次的行程,一共要去两个地方。
一是先去补给车的第一个停靠点,补给大量能源电池;二是去最后一个停靠点,宣传一下重建完成的玉榄隔离点。
正想着,周震忽然感到有什么地方不太对,他低头看向自己抓着方向盘的双手,由于今天穿的上衣是一件白色字母短袖T恤,两条手臂全部露在外面,现在一眼可以看到,他的手臂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血字:我喜欢你!
刻痕新鲜,刀口深浅不一,似乎刻字的人处在情绪极端不稳定的状态,字迹全部凌乱不堪,充满了难以描述的癫狂,温热的鲜血,正顺着创口缓缓流淌出来,滴落到车内的地板上。
嘀嗒……嘀嗒……嘀嗒……
微弱的滴落声,仿佛某种倒计时,充满了恶意。
周震顿时心中一惊,用力晃了晃脑袋,重新看向手臂,就看到两条手臂完好无损,刚才看到的,似乎只是错觉。
他顿时皱禁了眉,刚刚出发之前,他已经用过药了!
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幻觉?
不等他想清楚这个问题,前方的道路上,一名躲在路基下方的行人,忽然莫名其妙的冲上公路,而且站在了正中央,刚好挡在皮卡行进的路线上。
这名行人个子很高,差不多有两米多,他的脸看起来有点奇怪,似乎受过辐射,或者是遗传基因出了问题,非常丑陋,看了第一眼,绝对不想看第二眼的那种,而且好像很久都没有打理过自己的卫生情况了,头发、胡子全部结在一起,遮蔽了大部分的面孔,显得邋里邋遢。
身上灰扑扑的,层层叠叠不知道穿了多少衣服,七长八短的衣角、袖子吊在半空,透着油渍反复浸染的光泽与僵硬。
从外表推断,他应该是那种居无定所的流浪者。
周震瞬间回过神来,他现在车速太快,双方之间的距离太短,路面也不平,不能直接打方向盘!
情急之下,他一面急踩刹车,一面狂按喇叭。
嘟嘟嘟嘟嘟……
汽车鸣笛声响亮,打破了野外的沉寂。
但那名行人却一点没有闪避的意思,反而在路中央站住脚,转过头,直勾勾的看向周震。
吱——!!!
皮卡在粗糙的路面上拉出灰黑色的轮胎印,空气中顿时多出了一股焦臭味。
车辆一路急刹,在距离这名行人不到半米左右的距离时,终于堪堪刹停。
车内的周震一身冷汗,望着仍旧站在自己车前,丝毫没有走开的意思的行人,他眉头紧皱,一把拉开车门,迅速下车,走到对方面前。
“你不看路么!!!”
周震强忍住怒意,沉声喝道。
那名行人还是直勾勾的看着他,一言不发。
见对方似乎有点呆,周震也懒得跟这种人讲道理,直接伸手揪住对方的衣领,强行把人挪到了路旁。
紧接着,周震重新回到皮卡里,挂上档,准备继续出发,但想了想,他没有立刻踩下油门,而是对着这名又高又丑的行人说道:“我是玉榄隔离点的负责人,如果你实在没地方去,可以去玉榄隔离点看看。”
“对于伱这种独行客,那里肯定要比其他地方安全不少。”
“不过,想要食物跟水,需要用劳动来换。”
说着,他也不管对方听没听进去,直接一脚油门,离开了这个地方。
皮卡颠簸着疾驰而去,留下一片沙尘纷纷扬扬。
小沙粒夹杂在灰尘中噼里啪啦的打落,新鲜的刹车印很快蒙上了一层灰。
坑洼的公路上,根本没有半个人影,只有一头长相奇形怪状、类似于畸变长颈鹿的感染者,正茫然的站在路边。
它的身体质地虽然发生改变,变得像是塑料一样,但还维持着人形的轮廓,脖颈却出奇的长,蛇一样高高昂起,支撑着扭曲的脑袋,举在了半空。
此刻,那颗扭曲的脑袋向日葵一样旋转,没有瞳孔与巩膜区分的眼睛,直勾勾盯着军用皮卡离开的方向,眼神呆滞,似乎是在发呆。
好一阵后,它才继续走上公路,进入另一边的旷野,踟蹰着离开这里。
※※※
彤福市,西郊。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周震把军用皮卡开到了地图上的一座小山下。
这是西郊以前非常出名的农家乐聚集地,名叫“梨山”,山上曾经种满了梨树,梨花开的时候,美不胜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等梨子成熟的时候,又是当地人的一个收入来源。
只不过,“数字雨”降临后,这一切都已荒废。
现在在山脚望去,海拔75米的小山坡上稀稀拉拉的生长着一些植被,梨花胜雪的景象无影无踪,甚至连梨树的残骸都已经无法辨认。
生长状况不佳的草木甚至遮不住整座山,多处裸露出灰黑的泥土和石块,显得死气沉沉。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