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此后可能要去解剖尸体,解剖大脑,几人脸色都不太好看。</p>
《这么复杂的大脑,居然负责指挥月薪3000的我,大材小用了》</p>
《为什么这么精密的结构却组成了那么多的废物[狗头]》</p>
《注意哈~发明大脑的人真是个天才》</p>
朱元璋看着评论区的人耍宝,一点也笑不出来,他就像一个兢兢业业在地里刨食的老农,根据评论区的纠正让画师将对应标注的位置改正过来。</p>
除此之外倒是没什么了可以看见,就算是天幕那后生,也只是粗略浏览一遍就跳过了,原来他们也不喜欢学习</p>
之后的视频都是后生主动搜索浏览的,大多是对于脑机接口实验的补充,算是补充了前因后果,众人也由此得知后世清华大学也在相同的时间做了相应的脑机接口接入。</p>
【吐鲁番出土的《论语.郑玄注》相关残卷中,最特别的是1969年在阿斯塔拉木363号墓主人身上发现的那份,这份残卷是一个叫卜天寿小朋友的作业本,长538厘米,宽27厘米,比《清明上河图》还要大一小圈】</p>
【吐鲁番出土的这份残卷保存的较好,其中有79条佚文前所未见,为复原《论语.郑玄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p>
【我们知道,《论语.郑玄注》是东汉大儒郑玄为《论语》做的注解,在汉晋南北朝隋唐都备受推崇,是官方认可的《论语》注解,可惜的是它在唐朝之后就失传了】</p>
【为什么这墓主人身上穿的寿衣是小朋友的作业本呢?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吐鲁番在唐朝前后的一个丧葬习俗,当时人们会用纸给去世的人做部分的寿衣,因为唐朝时纸本身就是好东西,对于偏远地区的吐鲁番地区(新疆中部)来讲尤其如此】</p>
【可是如果用没写过字的新纸,给死人做寿帽或者寿鞋就太浪费了,因此通常是用写过字的废纸来做,在阿斯塔莫363号里的那位也不例外】</p>
【他的家属给做的寿鞋寿帽,用的是唐朝吐鲁番地区,12岁的小朋友卜天寿写过的作业本,当时的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抄写这个儒家典籍】</p>
【而且因为吐鲁番干燥,那个作业本即使被二次利用,折成了寿衣也保存的很好,就这样阴差阳错之下,这卷作业本就保存了下来】</p>
【当然最有趣的一点是卜天寿小朋友在他的作业本里,不光抄下了《论语.郑玄注》的很多篇章,还在最后写了两首打油诗】</p>
【第一首是:他道侧书易,我道侧书难。侧书还侧读,还须侧眼看。】</p>
【第二首是: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p>
【可以看到,即使100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小孩子和唐朝时样子都差不多。】</p>
【当然啦,这小朋友在作业本里手抄的《论语.郑玄注》,不单是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情】</p>
唐,长安城。</p>
李世民等人看了均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论语.郑玄注》在唐朝之后失传了?这么一大本儒家经典,怎么会失传呢?</p>
战乱!很明显除了长时间大范围的战乱,不然这本儒家经典不至于失传。</p>
李世民琢磨了一下,笑着对文武百官说道:“众卿家,他日.不妨放上一两本郑玄注,后世会感谢咱们的。”</p>
众人还不习惯陛下如此和善的面孔,下意识琢磨后,就连魏征都无语了,不少人在内心疯狂吐槽。</p>
“多冒昧啊!”</p>
“不是,您咋不放呢?合着就让后人来挖我们是吧?”</p>
“咳咳,此事就此揭过吧。”李世民看众卿家像便秘的表情,于是咳嗽两声,就这么着吧,这属于是强人所难了。</p>
你说要眼睁睁看着郑玄注失传吧,好像是有些遗憾,但你要说放自己墓穴里,最后被挖掘出来才得以延续.好像也不是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p>
“陛下英”</p>
“陛下英明,臣到时要放上好几箩筐,什么论语,大学,中庸,统统摞好几堆放那!”</p>
“这么好的书,失传就太可惜了。”程咬金高声打断了众人的话,一记马屁轻松送上,随后昂着高高的头颅,等待着陛下的嘉奖。</p>
魏征、房杜等人都麻了</p>
“这大老粗真不怕膈应啊”</p>
“怪不得人家能深受陛下喜爱呢?”一个个想法在众人心里流转。</p>
李世民大喜过望,还是义贞讲义气啊,“好,是条好汉!”</p>
说完,又满怀期待的看着一众文武大臣。</p>
文臣还没说什么,武将们一个个有了程老黑做榜样,纷纷有样学样跳出来表示忠义之心,大不了到时将墓穴修得朴素一点就是了</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