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不仅仅是在说太子殿下之事,也是说背痈这一病症,而今对背痈的各种诊疗方案效果并不理想,否则背痈也不用被称之为九死一生的恶疾了。
“你说背痈和伤口溃烂是不是很像,能不能用大蒜素治疗?”有大夫小声探讨着,毕竟背痈这种情况,怎么看怎么和伤口溃烂相似。
“这么一说确实是有些类似,都是患处流脓水。”
“如果下次碰到的话倒是值得尝试一番!”年长的大夫考虑了一番,如若能征得病人和家属同意,也不是不可以试试看,毕竟以目前的艾灸疗法来看,效果很差,加上大蒜素一起,也不可能比这更差了吧。
“话说后世的医术和如今相差极大,若是能学到这部分医术的话,怕是能救好多好多人。”年轻的大夫说道。
年长的大夫笑着宽慰他:“如果天幕每个月都会教授许多内容,迟早有一天会提到医术的。”
年长的大夫当然更希望看到这种场景,医者仁心,有时候医生就是病人的再造父母。
汉末南郡。
张仲景老神医聚精会神地听着,显然不愿错过后世对此恶疾的看法和诊治方案。
在以往,天幕每次提及各种传染性疾病、病症时,都会提及成病原因和诊治方案,对于传染性疾病,连传播的方式方法和预防方案都会有所涉及。
而后世这一套治疗方案是极有成效的,也正因此,这是所有大夫都不愿错过的。
毕竟,多学会一种病症救治方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多救一个人,特别是背痈这种恶疾。
【现在我们知道,背疮是细菌感染的病症,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朱标这种情况放到现在,清洗患处后,头孢配合青霉素等抑菌药物内用外敷,基本都能搞定,但在抗生素出现前这个病是很难治疗的,更难的是彻底治愈。】
【中国古代治疗背疮多是用中药提高人体免疫能力,靠人的免疫系统消灭细菌。这种治疗容易出现看似治愈,实际上仍旧有病菌潜伏的情况。】
【背疮被认为是病之恶疾,被认为“脓成则十死而一生”的绝症。中医治疗背疮,不仅要求吃药,甚至还会动手术,而且痊愈后还要长期治疗和恢复元气,避免背疮复发,危及生命。】
【史书上说朱标背疮十余日便治愈了,这在古代是几乎不可能的,很可能是表面上治愈,其实病灶还有潜伏。】
【而且按照老朱家工作狂的性格来看,朱标刚从鬼门关回来肯定就会继续996、007的高强度工作】
【关键是他并没有朱元璋那样的好身体,在这样高强度工作一年后,朱标又被朱元璋派往关中与洛阳视察迁都事宜】
【回京途中感染风寒的朱标还要继续加班工作,正是这两年病魔对身体的打击,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摧残,朱标身体被彻底掏空】
【如此一来,背疮复发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也许路上感染风寒是诱因,本质上还是背疮复发。但两个病都会出现头疼发热和全身疼痛的症状,史官记载分不清楚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朱标的死因极有可能是感染风寒诱使背疮复发,再加上他高强度工作,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最终英年早逝。】
洪武年间,金陵城。
朱元璋亲自动笔抄录背痈的成病情况,虽然他听不懂、也搞不明白细菌到底是什么,但天幕已经是他心中的希望所在。
“又是细菌!又是青霉素!”朱元璋自然记得青霉素,在提及大蒜素制取的时候天幕曾顺口提了一句,但因为制取过程复杂无比,所以略过了。
而大蒜素在这两三个月中可谓是不负神药盛名。
许多疑难杂症较轻的病症基本是药到病除,重一点的稍稍调理也能很快恢复,再重的也能延缓病情恶化。
也正因此,大明上下对效果更佳的青霉素可以说是渴望至极。
一想到比大蒜素效果更佳的青霉素因为制取过程复杂就略过,而这个青霉素还是救标儿的药物,朱元璋欲哭无泪。
!!!
更无奈的是,后世言之凿凿有细菌,还给各种细菌分门别类起了名字,可.没见过.
此时朱元璋一激灵,电也是看不见的.
太医院的御医们此时才想起青霉素,因为做视频的后生嫌过程复杂就跳过了,于是也泪雨凝噎了:“.我们不嫌复杂的.”
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皇上啊!!!
汉末南郡。
张仲景一看病因,天幕又提到了细菌二字,手中笔抖了一下。
再仔细抄录了诊治方法,竟是.头孢和青霉素
都是老熟人,青霉素好歹知道是一种制取的药物。
这细菌到底是什么?还有此前提到的病毒又是什么?
二者都是看不见摸不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还有什么方法能看到它吗?
张仲景隐隐间有种感觉,找到这种看不见的细菌和病毒,各种疑难杂症的病因或许就能迎刃而解,再到诊治就容易了。
这是后世的学问体系,病症-病因-诊治方案,属于是从根本上了解和解决疾病,是让他也佩服不已的学问。
张仲景也花了数个月的时间和精力试着去发现细菌,始终不得其法
惭愧啊.后世都指明了方向了,自己却被拌在这丝毫不得寸进。
《在抗生素出现之前,感冒导致发高烧都能随时要命》
《怎么一说曹老板的头疾也是一包头痛散的事了》
《老朱也是凶手之一,太子身体不好,还让他去西安考察迁都,鞍马劳顿》
《细菌感染啊[狗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