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土法化肥制取法(2 / 2)

大明金陵城。

“这不是香欒(栾)吗?”朱标出声说道。

朱元璋看着后世明显郊外农村的地方,马路竟然也这么整洁宽敞?且材料也不是青石板!比之金陵城也好一些!

这可是城外!!

朱标一开始也是注意力放在两人身上,但多次播放后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朱标不懂,为何会在乡下铺设这种道路,要知道即使是金陵城,出了城门也就是土路了,像这种铺法,实在是匪夷所思.

铺张浪费。

好吧,想想后世武器的成本,好像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有钱确实了不起。

汉末,诸葛亮像发现宝一样盯着天幕中的马路。

这是马路?这么干净平整?而且还画线分两列,材料怎么制作?

旁边立起来的数丈高的石墩是做什么的?上面还搭了一些线?

要是有个私人的天幕就好了

【穿越宝典:土法化肥与作物轮作】

【如果你穿越了,怎么生产足够的粮食将是你面临的一大问题】

【除了寻找高产量的作物外,短时间使粮食增产的捷径就是肥料】

刘备手一抖,赶忙抓起竹简记录了起来。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古今中外,无论哪个政权,保证底下的人吃饱饭永远是最重要的。

“寻找高产量作物!”

贞观年间,长安城。

李世民收起了情绪,忙命人记录下来。

自古种田就是靠天吃饭和靠地吃饭。

靠天吃饭是指气候,靠地则是土地的肥沃程度差别导致的,比如良田和普通水田等。

自古以来农书少之又少,就像他也只知道个《齐民要术》,但是内容却没有读过,更不用说民间,读过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数千年历史,嘴上喊着为民的不知凡几,但真真正正切实去做事的却没几个。

李世民心中隐隐有所悟,国之根本在民,富民之法在农事。

此后施政中心还是得放在粮食种植上。

【由于现代化肥的生产科技成本极高,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很难制造出来】

【所以我推荐前期只做两方面的内容】

【制作土化肥和农作物轮种】

【制作土化肥推荐几种简单制法】

【第一土氨肥,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

【取新鲜牛粪50千克,黄豆粉50克,熟石膏粉末5千克】

【将其按照这个比例均匀混合后,用土窑密封3天即可,施肥时兑3倍重量的水,浇在作物根部】

“第二土硫肥,防治作物的病虫害”

“取人尿50千克,熟石膏5千克,水25千克,按比例均匀混合”

“土窑密封10天,用时兑2倍重量水,喷洒作物表面”

李世民直接接过了纸笔,亲自动手,边念边写,顺便简化了文字,这样能记得更快。

随着视频的播放,李世民心中愈发欣喜,这也太详细了。

促进生长的、防治病虫害的、增强作物抗寒抗冻等的。

不仅肥料的作用、制作方法、兑水比例,甚至是施肥注意事项都说得明明白白。

而且所需的材料都是现成的,极其便宜的,不会对百姓产生负担。

人才啊!

李世民一时浮想联翩,思索着要不让这个人赶紧穿越吧,这样的人才再来十个八个,大唐国力将强盛到何种境地简直难以想象!

好吧,十个八个是有些贪心了.那来三五个不过分吧。

李世民目光深邃。

父皇且看,大唐盛世不远矣。

汉末,南郡。

众人皆是奋笔疾书。

这个时代,关于农业的书籍更是闻所未闻,所有的种植都是靠经验。

但战乱导致流离失所,很多种植经验更是没有传承直接就断了。

汉时水稻亩产平均3石左右,也就是后世的360斤左右。

最好的良田也就是10石左右。

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是少之又少、弥足珍贵的。

且这个年代读书当官的不把种田的当人看,单单是门户之见和知识的传播就是很大的问题。

能把一郡治理好的都算难得一遇的王佐之才了。

此术能惠及万民,福泽千秋,那是要立功德碑的!

天幕语速有些快,好在后世的后生听得也认真,足足听了两遍,又看了好一会其他人的讨论,也因此众人得以完整地抄完。

众人抬头,都看到了对方脸上的凝重。

刘备起身,郑重其事地朝天幕拜了三拜。

其他众人也跟着行礼。

有此治农之术,就算是作物产量仅提升一成,那也是活人无数,彪炳千秋的大功绩。

刘备有些泪目,万民总算是有条活路了。

元狩年间,刘彻拿到抄写出来的治农之术,哈哈大笑。

真是天佑我大汉!

这次不仅要灭了匈奴,欧洲、非洲、中亚也要纳入版图中。

刘彻已不再是那个目光局限于一域的刘彻。

此事,需徐徐图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