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观摩,长期任务雕塑(1 / 2)

梵蒂冈博物馆,存放众多精美雕塑的露天空间里,熙熙攘攘。</p>

每件雕塑前,都有游客们在拍照留念。</p>

姜哲站在人群中,尽可能的靠近雕塑拉奥孔。这件被誉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之一。</p>

他很想在没有任何打扰的情况下,一个人安静的观赏这件杰作,但那只是意想。</p>

在现实条件达不到的情况下,只能尽可能的屏蔽所有干扰,不带任何先入为主情绪的去欣赏这件雕塑。</p>

他的目光在这件雕塑上的巡视,观看每一个细节。</p>

父子三人被两条大海蛇缠绕,组成了整个群雕。须发皆张的拉奥孔,面部扭曲;全力挣扎时,身形扭动,肌肉隆起;群像的两旁,是拉奥孔的两个儿子,正被两条大海蛇缠绕。</p>

姜哲挪动脚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雕塑。</p>

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不得不惊叹,忽略作者是谁,他把雕塑的表现语言,发展到了一种极致。</p>

用坚硬的石材表现人物的皮肤,胡须。底座上的衣服材质,以及海蛇那光滑的肌理等等,都能做到,让观众看一眼就能领会的神似。</p>

这还只是作品优点的一部分。</p>

三人两蛇的群雕,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展开。</p>

这位雕塑家充分利用空间利用,父子三人的动作表情不同,又相互呼应。两条海蛇,完美的把三个人联系在一起,既有空间层次的丰富,又能突出了拉奥孔的主体地位,以有限的空间,表现悲剧的氛围。</p>

把雕塑的每一个细节拿出来,都是一个完美杰作。</p>

欣赏这件雕塑,姜哲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这种美感,但能明白为什么西方人愿意推崇收藏精美的雕塑。</p>

他想起自己曾经用素描课画的拉奥孔的石膏像。那是复制品,失去了很多细节。只有近距离的看到原作,才能理解雕塑语言。</p>

比如,因为用力而变得扭曲的肌肉,结构,甚至皮肤上能够看到暴起的青筋,隐隐能够感觉到皮肤下血液的流动等等。</p>

这些细节,除了让人感慨作者的技巧,还会引导观众领会,雕塑要表现的是奋力抗争的灵魂,或者说悲剧与痛苦。</p>

姜哲在观看雕塑的时候,心神很快沉浸在领会与享受中,已经忘掉外界的干扰。</p>

弗兰西斯卡看到姜哲如此投入,没有出声打扰。</p>

她越发佩服姜哲在这种环境下,也能如此忘我的观摩学习。也许这才是成为艺术家的条件之一吧。</p>

她立志做优秀策展人,逐渐认识了很多画家,越来越相信天赋和努力的重要。</p>

当姜哲把感兴趣的细节看过一遍,注意力从感悟中脱离,有了其他联想。比如,弗兰西斯卡刚才讲述的,关于发掘雕塑的那个过程。</p>

他看着雕塑拉奥孔右臂的接缝,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不同版本的雕塑照片。有大理石的,还有青铜的,都是对原作的一个复制。</p>

有意思的是,这些复制版本的右臂都不一致。</p>

知道了发掘过程以及之后的事情,也就明白为什么拉奥孔的右臂不同。</p>

弗兰西斯卡看到姜哲的表情变化,就问道:“你看了很久,想到了什么?”</p>

姜哲说道:“作者雕刻出了故事人物的痛苦。这种痛苦与宗教雕塑表现的痛苦不同,拉奥孔的痛苦,是绝望的痛苦,是悲剧,你看,他儿子的表情中,似乎有对拉奥孔的埋怨。”</p>

他挪动了一下位置,盯着那海蛇那张开的口,同时询问弗兰西斯卡:“你刚才讲的雕塑发掘过程,是传说,还是有明确记载?”</p>

弗兰西斯卡说道:“关于雕塑的记录很复杂,我说一些大家比较认可的信息。</p>

首先,有一位古罗马的作家,他叫拉奥普林尼,那根据他的记载,在罗德岛上有三位优秀的雕塑家,他们合作完成这件作品。</p>

时间推移,1506年,在罗马的一座葡萄园里,发现了这座雕塑的一个残骸。</p>

具体发现的位置,距离古罗马的斗兽场不远。在古罗马时期呢,那个位置是蓄水池。在文艺复兴时期呢,发现雕塑的地方,是一个葡萄园。”</p>

弗拉西斯卡顿了顿,继续说道:“我还去过那里,站在那个位置,能看到古罗马的斗兽场。</p>

根据记录,发现雕塑时,现场有两个人。一位是桑加洛,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建筑师,也是个雕刻家,另外一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米开朗基罗。</p>

据说,这件雕塑刚刚出土的时候,桑加洛认为,这就是普林尼所说的拉奥孔的雕塑。”</p>

说到这里,她停顿片刻,看到姜哲没什么反应,就继续说道:“根据文艺复兴时期的瓦萨里的记载,在当时的教皇召集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修复雕刻的手臂。</p>

拉斐尔认为手臂就是应该是这样直着的,然而米开朗基罗认为手臂是应该弯的。</p>

教皇就听从拉斐尔的建议,就把手臂雕成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