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皇恩,都标好价格!(2 / 2)

至圣先师 泡泡泡 1772 字 10个月前

最快乐的,莫过于王异。

王异长期自我矛盾、怀疑,拿现代说,就是精神内耗。

而精神内耗,在这女学中对着180个求贤若渴的小女孩子完全治好了!

她天天忙碌,教女孩子们读书、识字、明理、背诗,看着她们从茫然无知、懵懂无语,一步步聪慧起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礼乐射御书数,无所不能,那种培养未来女秀才、女状元的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无法用言语形容。

杜预也激动、兴奋,看着自己培养的【儒学】,传出朗朗书声。

这些孩子,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儒生。

这也最终标志着,杜预以孔夫子为目标,走圣人之路,立功立德立言,也迈出了实质性一大步。

但有喜就有忧。

杜预万万没想到,伴随圣旨来的,还有一道密旨。

皇帝的密旨,附在圣旨后面,只是一张小小纸条。

上面御笔亲书:“朕已允诺,你可办学特权,还默许了你撬皇家墙角,将朕最爱的妹妹也拉到你学校中。如今,该你为国分忧了吧?”

杜预叹了口气。

妈了个蛋,我就知道。

这狗皇帝,精明过人,绝对没那么好心。

每一

件事,早已在暗中被皇帝标注了价格。

他翻过密旨,仔细一看,上面写着几个大字。

“出使大秦。”

杜预一翻白眼。

狗皇帝!

真能给我设套。

你答应我办学,也是替大唐育才,你只赚不赔啊。

可我却要答应出使大秦?

这是什么鬼?

这是摆明让我去送死啊?

杜预隐隐觉得不对——皇帝乃是被架空的,太后和范相结盟,又有强大的士族势力支撑,后党人才济济,皇帝身边缺乏左膀右臂,才与身在乡野、科举仕途的杜预遥相呼应,引为援奥,为何皇帝对自己态度突然变了?

据他所知,皇帝对太后和范相提议,派自己出使大秦乃是坚决反对、对峙的意思,为何骤然180度大转弯?

杜预与星河一说此事。

林星河小脸变得煞白,一把紧紧抓住杜预的胳膊,激动担心道:“不行,我不答应。咱宁可不开这【儒学】,也不能去大秦送死。大秦虎狼之国,虎穴龙潭,根本不能去。”

田洪凤也忧心忡忡:“不知陛下怎么想的,竟然答应了太后的要求,命你出使大秦?实在不行,我亲自去一趟长安面圣,替你陈情,免去这趟差事。”

杜预摇摇头。

皇帝、太后并不对付,但都老谋深算。既然皇帝密旨让他出使,那一定是太后与皇帝达成一致,打定主意,绝不会轻易更改。

可惜杜预也有自己的打算。

“皇帝的态度变化原因,我要慢慢揣测、确定

。”

“但如今大唐内忧外患,而我何尝不是强敌环伺、威胁重重?我必须突破白银级至圣文骨,达到【仁王】境界。”

“【千里江山图】上,记载着大秦的文脉。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在咸阳骊山附近。秦皇请大/阴阳家邹衍望气观山,征发囚徒四十万,选骊山修筑陵墓,便无意中判断出骊山对大秦气运重要性。但秦庭依旧不知道国运文脉就在此地。”

“若能吸收大秦文脉,再将之斩断,毁了大秦文气,大秦将一蹶不振,文运不振、难以再产生强大读书人。”

“能利用出使大秦的机会,吸收大秦文脉,倒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公于私,这一趟风险大,但潜在收益更大。”

“不过我冒风险大,利益也要大。”

“皇帝只是支持办学,这条件远远不够,要再敲诈一番,捞取更多好处。”

杜预并不想做圣母,该索要的好处必须到位,如同王翦灭六国前,每次出征必求田问舍,索要赏赐多多,让皇帝觉得此人贪财,反不容易被人施展反间计。

否则,朝廷非但不感激自己舍身为国,反而会多有猜忌。

杜预笑了笑,扯过圣笺写了封回信。

“所谓皇帝不差饿兵。既然陛下“赏识重用”我,给我如此重任,那就拿出点诚意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