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间指挥六十万大军,古之用兵者,唯独卫渊如此大胆。</p>
不论是相州之战的部署还是发动中原大战,卫渊的布局,看似将战线拉长,实则,每支军队之间,互为犄角。</p>
若一方遭遇袭击,自会有另外一支军队火速赶去支援。</p>
完成部署之后,卫渊与徐长志二人率领荡虏军与其余三十万将士继续向前推进。</p>
如今,辽军主力,已经汇集在鼓城一带,距离洺州仅有百里。</p>
卫渊此番要将军队行进至束鹿镇。</p>
途中,他向徐长志说了一些未来规划,</p>
“此战结束之后,我打算将荡虏军扩招。”</p>
徐长志点头道:“关于相州之战的兵损情报,我已看了,在我军占据天时地利的情况下,与辽军厮杀,比例仍旧高的吓人。”</p>
“这一情况,在大牛率领荡虏军赶到的时候才算扭转,若能将荡虏军扩招,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p>
卫渊笑道:“你觉得,三十万怎么样?”</p>
三十万?</p>
徐长志皱眉道:“当年仅是新建八万荡虏军,就面临朝野上下诸多压力,持续近一年的大战,国库所剩无几,那些士大夫们,能答应?”</p>
卫渊笑道:“由不得他们不答应。”</p>
此战结束之后,卫渊将会成为卫国之战的功臣。</p>
到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是半个权臣也不为过。</p>
对他来说,手里没有兵的权臣,只是皇帝砧板上的鱼肉而已。</p>
赵曦对他有恩,他自是不会做出不臣之事。</p>
但总要为自己的后世子孙做考虑。</p>
曾经,他是忠勇伯时,八万荡虏军,足可保证他们卫家权势不衰落。</p>
可现在他是冠军侯了,八万太少,他需要三十万。</p>
代州集团的将士们,也需要一个可以上升与培养他们成才的摇篮。</p>
“卫兄,这一战,你要打到什么结果?真要收复燕云十六州?”</p>
徐长志询问道。</p>
卫渊认真地想了想,忽的摇头道:“再说吧。”</p>
徐长志愣了愣,“卫兄还是第一次举棋不定。”</p>
卫渊道:“真要收复了燕云十六州,我等该如何自处?”</p>
徐长志心中一惊。</p>
是啊,倘若真的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他们,乃至代州出身的那些人,当如何?</p>
卫渊又道:“在初掌百万雄师时,我的确意气风发,想要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p>
“但陛下封我万户侯,我若再进一步,国公?异姓王?”</p>
“燕云十六州一日不复,我等就得一日安全。”</p>
徐长志不再言语。</p>
二人若是继续说下去,就有些大逆不道了。</p>
此刻,彭城。</p>
耶律信先一路北窜,历经艰辛,终与大军会师。</p>
然而,就算会师,整个辽军可战之兵力,也仅有十余万了。</p>
相州之战,他们一败涂地,再无翻身可能,除非,卫渊出现极其致命的失误。</p>
但彼此都清楚,对于卫渊这个级别的统帅来说,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基本为零。</p>
“信先,即日起,你北上离开大周境内。”</p>
耶律仁先看着灰头土脸,跪地不起,失声痛哭的耶律信先,心中也极是无奈。</p>
耶律信先猛地一抬头,“大兄,我走,您怎么办?”</p>
仁先道:“此战,我军已经败了,再无反败为胜的可能,不日,陛下就会下旨意,让我等撤军。”</p>
“我怕是活不成了。”</p>
耶律信先皱眉道:“南下之战,虽说遭遇惨败,可大兄毕竟于国有功,陛下.陛下就算念及君臣之谊,也不会”</p>
话还没说完,就被仁先打断,“败了就是败了,大辽,不需要败军之将。”</p>
信先道:“要死也是我死,是我误入周军圈套,与您何干?大兄,你走!我留下!”</p>
耶律仁先摇头道:“周将卫渊在指挥完相州之战后,已经名动天下,无人不知,他在周国,也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p>
“此番南下,为兄将我大辽精锐全部带走,如今尽皆折损在周土,卫渊必趁势收复十六州之地,倘若那养马地被周军夺去,我大辽,亦不复存在。”</p>
“若是卫渊将我杀了,奇功至违,以赵家皇帝多疑的心思,卫渊必不敢收复燕云十六州。”</p>
“我大辽年轻一代武将里,唯独你,有潜力能与卫渊一战!”</p>
“你,能明白为兄的苦心吗?”</p>
简单来讲,他要用自己的性命,来为大辽,为耶律信先,换来一条生路。</p>
自己死了,则卫渊算是功成,收不收复燕云十六州,对卫渊来说,关系都不大了。</p>
倘若!</p>
卫渊仍旧执意收复燕云十六州,那么,有朝一日,卫渊一定会死!</p>
当夜。</p>
耶律信先离开彭城,北上战略性转移。</p>
嘉佑八年,七月十二日。</p>
周军诸将,皆已抵达预定作战位置。</p>
同月十五日。</p>
中原大战爆发。</p>
原先被辽军夺走的土地,比如保定二州与真定府,皆被卫渊收复。</p>
八月初旬,周军攻打彭城。</p>
八月中旬,耶律仁先北逃祁州。</p>
八月底,诸军会师攻打祁州。</p>
耶律仁先兵力不济,守城之战接连受挫。</p>
与此同时,辽国派出使者向大周求和。</p>
九月中旬,赵曦发来秘旨,要让卫渊截杀辽国使臣。</p>
此举意图很明显,赵曦摆明了不想停战,他要收复燕云十六州。</p>
但是,在卫渊接到秘旨的那一刻,却深深地忧虑起来。</p>
真要截杀辽国使者?</p>
此时,周军大帐里,仅剩卫渊与徐长志。</p>
后者道:“截杀辽国使者,意味着,我军就要打到底了,何时撤兵,就不是你我能说了算。”</p>
前者皱眉道:“如若不截杀,那就是抗旨,截杀失败,就是欺君。”</p>
没有人会相信,手握几十万大军的卫渊,会连区区的辽国使者都截杀不了。</p>
“陛下为何让你做这件事?按理说,这种事,交给皇城司来做,不更好吗?”徐长志疑惑道。</p>
卫渊苦笑道:“咱们那位陛下,愈发的有主见了。”</p>
“皇城司乃是天子亲司,他们出手,史书自然会将杀使的这笔账算在陛下头上,陛下不仅想要武功,也想要文治,他要做千古一帝,杀使这样的丑事,他不屑于做。”</p>
“陛下不想让我养望,不想让我有名声二字,因此,杀使之人,也必须是我。”</p>
徐长志惊诧道:“陛下年纪轻轻,竟是有这般心思?”</p>
其实,想出这個法子的人,是王安石。</p>
赵曦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p>
如今,卫渊是左右为难。</p>
“不如.”</p>
卫渊喃喃一声,忽的坐在桌案旁,写上一段文字。</p>
大意就是,陛下要做仁义之君,万不可行杀使之事。</p>
简单来说,这对君臣正在互相拉扯。</p>
徐长志越看卫渊写的文字越是吃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