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嘉佑八年,三月十二。</p>
汴京收到消息,耶律仁先一日连破七镇。</p>
洺州守将郭耀、新安镇守将杨师投降。</p>
一时间,邯郸城岌岌可危,就连汴京也是人心惶惶。</p>
汴京城内,已有达官显贵借探亲为由,举家逃离汴京,去往江南。</p>
而民间,亦有各种亡国声音出现,</p>
“听说辽军不日就要攻到咱们汴京城了!”</p>
“是啊,朝廷无力阻挡辽军!”</p>
“为啥不让卫侯掌兵啊!”</p>
“你没听说吗?太子赵曦,屡次上奏禀明官家,要请卫侯爷返京主持大局,结果却差强人意”</p>
“官家这是听信谗言了?不会吧,咱们那位官家如此英明”</p>
“什么听信谗言?不是那回事,而是官家身体不行了,伱没听说,官家时而昏厥吗?英国公张辅又遇刺,朝廷里现在是奸臣当道!”</p>
“也苦了太子,据说他还不到十岁,如何能抗衡那些奸佞啊?”</p>
“是啊,听闻太子每每听说辽人在咱们大周境内大举屠刀,都是泪流不止,甚至还用自己的性命要挟奸佞,要求卫侯回京。”</p>
“苦了太子了,将来太子登基,必能扫荡奸佞,成为一代明君!”</p>
“.”</p>
一些亡国之音的出现,必然是顺理成章。</p>
但对于其它声音的出现,很难让人不会想到,是有大人物在背后推波助澜。</p>
谁是最终的受益者,谁便是那位大人物。</p>
此刻。</p>
宫城里。</p>
赵曦正在龙榻前伺候。</p>
如今,赵祯清醒的时日越来越少了。</p>
往常,一日里,可能有那么半刻钟的功夫是清醒的。</p>
可如今,大多数时日里,都在昏睡。</p>
赵曦已经得知了耶律仁先南下攻城掠阵的消息,语重心长的向昏睡中的赵祯开口道:</p>
“.”</p>
“父皇,耶律仁先来势汹汹,代州那边正陷入恶战,大名府一时也难分胜负。”</p>
“那些个国公们,老的老,死的死,儿臣实在是无人可用了,今日朝议之上,儿臣就要调卫渊回京抵抗辽军入侵。”</p>
“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能够打赢此战,儿臣明白您的良苦用心,绝不会让您失望。”</p>
“.”</p>
为何新登基的皇帝,都想着没事找事干,打一仗呢?</p>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立威。</p>
顿了顿,赵曦特意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p>
“父皇,儿臣已经暗中扶持了辅国公嫡长子秦振,由他全权指挥大名府一战,他打得很不错,首战告捷。”</p>
“将来,年轻一辈的武将里,能出现一位与卫侯抗衡的将领了,不会让卫侯一家独大。”</p>
“儿臣认为,如今已经到了最为危难的时刻了,若再不用卫侯,儿臣担心.儿臣要扛不住了.”</p>
“父皇,儿臣一定不会辜负您的用心,一定能够接住咱们大周的万里河山。”</p>
“.”</p>
言谈间。</p>
不远处的朱总管一直在朝着赵曦使眼色。</p>
仿佛再说,朝会的时间已经到了,百官都已经等了老大一会儿了。</p>
再不去,就有些不好看了。</p>
赵曦也明白,言尽后,缓缓起身,那双稚嫩的眼神顿时凛然一变。</p>
朱总管瞧见了,不由得心中一惊。</p>
小小年龄,怎么会有如此可怕的眼神?</p>
那种眼神好像是.气吞江山万里如虎?</p>
他暗自做了个比较。</p>
如果说,赵祯的眼神,乍一看是仁善,那么细细看去,就会发现,那种眼神无比深邃,似让人如临深渊,心惊胆战。</p>
但是赵曦的眼神却与赵祯截然相反。</p>
那是一种极具霸气的眼神,是一种四野八荒,惟我独尊的眼神。</p>
“大周,要出一位武帝了!”</p>
跟在赵曦身后的朱总管暗自想到。</p>
朝殿之上。</p>
原本议论纷纷的百官,忽然见到赵曦出现的身影,一时间,都陷入沉寂中。</p>
待赵曦落座。</p>
百官才开始拜见监国太子。</p>
赵曦脸色阴沉,目光扫视众人,道:</p>
“洺州,新安,等诸镇失守之事,你们都知道了吧?”</p>
“辽帅耶律仁先的军队,已经逼近京畿,你们也都知道了吧?”</p>
“说说看,现今情势,当如何?”</p>
当如何?</p>
还能如何?</p>
“太子殿下,臣建议,自大名府调十万兵阻挡耶律仁先!”</p>
“殿下,臣建议,让秦振将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击溃耶律信先部,回援京畿!”</p>
“殿下,代州尚有二十万大军,秦老将军是以守城为主,无需二十万大军坐镇,更何况,代州边军原本就有数万人马,不如,再从代州调兵十万!”</p>
“也可以从延边调兵!”</p>
“.”</p>
听到百官议论,赵曦眉头紧皱成川。</p>
从大名府调兵?</p>
朝廷费这么大心劲儿,就是要打赢大名府之战,好让辽军损失部分主力。</p>
代州雁门,乃是大周最重要的屏障。</p>
雁门不失,纵然耶律仁先夺下诸多州府,不拿汴京,终归到底,仍旧是无根浮萍。</p>
至于延边</p>
若非卫师紧急发动军改,用来应对夏国的六大军司。</p>
只怕,偌大延边,就要易主了!</p>
“你们.还能再出点馊主意吗?!”</p>
这句话,赵曦几乎是咬牙切齿说出来的。</p>
馊主意?</p>
听到这三个字,百官一时间都没了主意。</p>
相互对视,继续议论纷纷。</p>
能打仗的人,几乎都离开朝廷去打仗了。</p>
剩下这些没怎么经历过战争的人,能想出什么好主意?</p>
今日朝议,韩章没来,是因为他知道,赵曦已经有了主意。</p>
赵曦先是看了看王安石,又看向范纯仁,见他们二人始终无言沉默,索性也就豁然开口,</p>
“既然你们没有好主意,那么不妨听听本宫的主意!”</p>
“调江南、福建、广南一带的军队北上勤王!”</p>
调南方的军队这不失一个好法子,只是,以眼下的守备力量,能撑到南方的军队赶来吗?</p>
诸多士大夫们不是没有想过这个办法。</p>
但是他们害怕遭遇战火,害怕敌军真的打到汴京了。</p>
平日里说杀身成仁那是玩笑,真到了那个节骨眼上,又有多少人,有着士大夫精神?</p>
(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