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杨嗣昌的进谏,朱由检没有通过枢密院提出的迁徙京城卫所方案。</p>
他在二月二十八日,举行枢密院、兵部、五军都督府联席会议,专门商讨这件事情。</p>
由于杨嗣昌已经在皇帝面前大胆说出实情,皇帝对卫所糜烂的现状也没有多加责怪。担任京营护军使的李邦华在受到皇帝斥责后痛定思痛,大胆陈述京城卫所情况,并认为很多在卫所吃饭的冗员,完全可以裁去:</p>
“京师七十二卫,每卫吏役以三四十名计,合之以二千余人计。”</p>
“此辈空耗粮饷,臣以为每卫留二到四人即可,余者皆可裁去。”</p>
朱由检根本不知这件事情,仔细询问他道:</p>
“这些吏役都是做什么的?”</p>
“为何可以裁去?”</p>
李邦华道:</p>
“他们主要负责文移等事,各卫职守不繁、文移极少,留着他们空耗钱粮而已。”</p>
这是李邦华的看法,朱由检听到之后,却是皱眉说道:</p>
“卫所官兵调动,还有军户的服役、迁徙,怎么能说职守不繁呢?”</p>
“现在卫所的名册,是由谁在管理?”</p>
李邦华支支吾吾道:</p>
“应该还是各卫在管理。”</p>
想到各卫名册形同虚设的现状,实在不好再说裁去吏役。</p>
朱由检就是想到了这点,所以才没有答应李邦华说的裁去冗员。但他对这些光吃饭不干活的吏役同样不满,神情严肃地道:</p>
“各卫名册混乱,实是吏役失职。”</p>
“这些人但凡不能把名册对上的,全部充为军户发往军前效力。”</p>
“京城各卫的职责和机构也要改,不能再这样稀里糊涂下去。”</p>
这点群臣是认同的,因为京城的卫所,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p>
尤其是城外顺天府的卫所改制完成后,城内如果不改,就有外强内弱的危险。</p>
枢密同知袁可立道:</p>
“城内卫所是要改,但他们没有土地,如果按名册征兵,军户该何以为业?”</p>
“臣以为还是在城郊为他们分配土地最恰当,可以让愿意耕种的军户去城外。”</p>
朱由检微微点头,说道:</p>
“愿意耕地的军户,确实可以迁去城郊一带。”</p>
“但是不愿意耕种的,也得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在城内择业。”</p>
“朕的意见就是,把京城卫所的名册统计出来,完全打乱重排。”</p>
“愿意去种地的,按照他们祖上的功劳和分配的土地,优先让世袭军官、世袭军士挑选土地,把他们迁到城外。”</p>
“不愿种地留在城内的,则按所居位置,作为军民户管理。”</p>
这是他左思右想,思索出的方案。</p>
在这个方案之中,留在城内的卫所,被他当成了人武部,负责辖区内的征兵和动员:</p>
“京城三十六坊,每个坊安排一个卫,负责从居住在该坊的军民户征兵,送到京营、巡捕营等训练。”</p>
“原则上每十户抽一丁,每丁服役三年,三年后换为其他人。”</p>
“如果没有人应征,这十户要共同出资雇人应征,或者缴纳免役钱。”</p>
群臣从来没有想过,卫所制还能变成这样。</p>
袁可立在努力思索明白后,询问道:</p>
“这样还要卫所做什么?”</p>
“征兵之事完全可以交给兵备道、守备区。”</p>
朱由检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没想到袁可立这么快就想明白,这样的卫所其实是代替守备区。</p>
理论上京城也确实可以设立守备区,让他们去做征兵工作。</p>
但是让文官或文职军官完全掌握这个权力,朱由检的心中,那是一点都不放心。</p>
他宁愿使用腐朽堕落的世官,也要先保证忠心。而且在京城天子脚下,有御史等文官盯着,这些世官失去直辖的卫所军户后,想跋扈也跋扈不哪里去。</p>
当然,明面上是不能用这个理由的,他向袁可立道:</p>
“京城人口繁杂,足有数十上百万。”</p>
“设立守备区后,守备区向各坊派人员,可能需要数百人。”</p>
“与其如此,不如把卫所派过去。”</p>
“把各卫官署迁到对应的坊,每个千户所负责一牌、每个百户所负责一铺或一个胡同,争取让每个胡同都有负责人,对辖区内的户口进行网格化管理。”</p>
“只要祖上属于卫籍的,都作为军民户管理。”</p>
“他们有服役的责任,每十户出一个兵员。”</p>
这相当于把原有的卫所制度抛掉,只是以卫所的名义,保留卫所世官,用他们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军事体系。</p>
袁可立等人都感觉兹事体大,尤其是经常和卫所打交道的边防部长刘遵宪,思索之后说道:</p>
“这样十户出一丁,即使京城有十万军民户,也最多出一万兵力。”</p>
“其余京营兵力,又将从何而来?”</p>
朱由检闻言转向李邦华,询问这位京营护军使道:</p>
“京营现在有多少人?”</p>
“额定兵员多少?”</p>
李邦华斟酌之后回道:</p>
“京营兵力按制有十万余,计营马二万余,计官俸军粮马粮百余万计。”</p>
“臣在京营遴选胜兵,得二万四千可用兵力。”</p>
这就是现在的情况,也是李邦华整顿京营两年,取得的最大成果。</p>
十万编制的京营,有二万四千可用,其他不是虚冒、就是老弱病残。</p>
朱由检即使对此早有准备,还是忍不住看向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不知道那百万钱粮,有多少被他们侵吞。</p>
这些在五军都督府的勋贵看到皇帝的目光,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似乎说的事情完全和自己无关,他们没有责任。</p>
朱由检懒得跟这些人计较,以后会有文官和新贵收拾他们。他向李邦华道:</p>
“卿这两年用心办事,实在是费心了。”</p>
“授勋从二品护国,加衔承政大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