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继承礼法讨论(1 / 2)

“唐宋之时,嫡长子继承制的继承顺序为:”</p>

“嫡长子第一、嫡长孙第二,嫡长子同母弟第三,嫡长子庶弟第四,嫡长孙同母弟第五,嫡长孙庶弟第六,曾玄以下准此。”</p>

“本朝文官荫叙制度,也就是陛下所说的嫡长房继承制,继承顺序为:”</p>

“嫡长子第一,嫡长子的子孙其后,嫡长子同母弟及其子孙再后,继室所生再后,次室所生又后。”</p>

“如果没有子嗣,则傍荫其亲兄弟各及子孙,伯叔及其子孙。”</p>

“完全按陛下所说,是按房头顺序继承——”</p>

“只要前一房的子孙存在,就轮不到下一房。”</p>

介绍了前朝和本朝的继承制度后,刘宗周总结道。</p>

自从皇帝提出嫡长房继承制后,他们这些研究礼法的臣子,便仔细研究大明继承制度和前代的不同。</p>

发现确实如皇帝所说,本朝的继承制度是按房头顺序来的,而非像前朝那样,只有嫡长孙的继承权高于叔叔。</p>

大明的文官荫叙、贵族继承、宗室继承,实际都是按照此法。</p>

成祖之后的历代皇帝,也完全符合嫡长房继承制。</p>

所以大部份人认为,正在制定的《大明继承礼法》,应该按照嫡长房继承制。</p>

但是也有一些人言必唐宋,认为应实行前朝的嫡长子继承制。</p>

尤其是在一些妇人看来,大儿子小妾生下的庶子,继承顺序怎么能在自己的其他儿子前面呢?</p>

还是嫡长子继承制更合适,更符合关系远近。</p>

面对这种争议,刘宗周想到的办法,就是在经筵上讲解,呈请皇帝圣裁。</p>

毕竟《大明继承礼法》是皇帝明确表态是要遵守的,不能节外生枝,让皇帝看到后翻脸。</p>

朱由检对刘宗周的态度很是满意,他没有直接独断定下此事,而是问群臣道:</p>

“古礼说的嫡长继承是什么?”</p>

“嫡长子继承制和嫡长房继承制,哪个更符合古礼?”</p>

刘宗周闻言回道:</p>

“三礼未言此事,《春秋公羊传》曰: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p>

“由此引申出嫡长继承制度。”</p>

朱由检微微点头,继续询问他道:</p>

“那么嫡长子继承制和嫡长房继承制,是否都符合这句话?”</p>

群臣纷纷发表意见,认为都符合嫡长继承,符合《春秋》所言。</p>

唐宋的嫡长子继承人固然是先贤定的,本朝的文官荫叙制度,也是国初的文官定下来的。</p>

两者都符合古礼,不能说哪个有错误。</p>

然后朱由检又问:</p>

“嫡长继承的目的,是为继承稳定,避免引发纷争。”</p>

“都是立嫡立长不立贤,嫡长子继承制和嫡长房继承制,哪个更加稳定?”</p>

这个很多人心中都有答案,温体仁当先说道:</p>

“嫡长房继承制更稳定,只要继承顺序排在前面的人有子孙,后面的人就无夺嫡之望,不让其生异心。”</p>

“反之嫡长子继承制下,只要失了嫡长孙,嫡长子的继承人位置就有可能不稳。他的同母弟、庶弟,会争先恐后夺嫡。”</p>

“所以本朝实行嫡长房继承制,比前代更加稳定。”</p>

朱由检对此颔首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