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大明第一藩的迁徙(1 / 2)

“孔先生,恭喜了!”</p>

“还不领旨谢恩啊?”</p>

王文政宣读完任命诏书,催促孔贞运道。</p>

孔贞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刚从草原上回来没几天,就接到这个任命。</p>

这让他心中既是感动,又有一些犹豫。</p>

感动的是皇帝没有放弃他,没因为之前处理三案出了纰漏,就放弃对他的栽培。</p>

犹豫的则是皇帝这条旨意是中旨,没有经过内阁。</p>

虽然皇帝之前就宣布海外境外是戒严区,可以用中旨直接决定事务。之前成立理藩院时,也强调了这一点。</p>

但是直接以中旨任命朝堂大员,还是很久没发生的事情。</p>

孔贞运担心自己接了中旨后,就是下一个孙如游。会被群臣逼着,不得不上疏辞去。</p>

似乎是看出他的担心,王文政低声提醒道:</p>

“内阁黄首辅,已经接受理藩院掌院任命了。”</p>

“今后几年会以正一品辅政大臣身份,负责执掌理藩院。”</p>

“这份谈话记录,陛下让我和海军的会议记录一起交给你。”</p>

孔贞运顿时去了担心,高声道:</p>

“臣领旨,谢恩!”</p>

接过圣旨之后,又悄悄谢了王文政,感谢他的提醒。</p>

有黄立极顶在前面,他接受中旨任命,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p>

可以说王文政一句话,就免了他的为难。</p>

王文政对孔贞运也很看重,知道是皇帝着意栽培的人之一。</p>

这个人既是榜眼又出身孔家,以后定然能够成为大学士,甚至成为首辅。</p>

他这个被称为内相的秉笔太监,对这种必然进入内阁的外相候选人,同样也要尊重点。</p>

谁敢说孔贞运担任内藩部部长之后,不会直入内阁?</p>

三字部的部长,即使不如两字部的尚书,甚至权力和一些侍郎都没法比。却毕竟是主官,在很多人心中高于侍郎,隐隐成为尚书和侍郎之间的职位。</p>

而且皇帝给所有的三字部长,几乎都加了从二品。这让人们的心目中,加剧了这种任职。</p>

侍郎都可能直入内阁,更何况三字部的部长?</p>

可以说,孔贞运在接下来几年只要不犯大错,就是热门的内阁大学士候选人。</p>

皇帝栽培他的心思,也是十分清楚。任谁都能看出,这个人简在帝心。</p>

孔贞运经过前几个月处理三案的挫折,如今更为沉静。</p>

在送走王文政之后,他仔细思考之下,明白了皇帝任命他担任内藩部长的又一层用意:</p>

『先前我在处理三案上出纰漏,引得宗室、贵族不满。』</p>

『陛下让我执掌内藩部,就是让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p>

『我若能处理好宗室、贵族开藩,就再也没人能拿三案非议。』</p>

唐藩案、楚藩案、新建伯争袭案,都是宗室和贵族的案子。</p>

孔贞运先前没有处理好,被闹了个灰头土脸。</p>

也因此被很多人非议,认为他这个被皇帝超擢的侍郎,担不起刑部右侍郎重任。</p>

不过皇帝对他很看重,又让他出使草原立功,稍微挽回了风评。</p>

如今更是让他执掌内藩部,负责和草原顺天贵族的交往。这是他擅长的事情,多少能干出成绩来。</p>

但是内藩部的职责,不仅仅包含和顺天贵族的交往。最重要的职责,是负责分封藩国,让宗室、贵族开藩。</p>

如果他在主持宗室、贵族开藩上立功,让朝廷和宗室、贵族满意,不但皇帝会对他更看重,朝野上下也没人能再拿三案说事。</p>

所以孔贞运心中,此时对皇帝更加感激。也下定了决心,要在内藩部长职位上,做出一番功绩——</p>

他不想让人们以为,自己是靠着皇帝宠信,成为大学士候选人。</p>

翻看会议记录,孔贞运很快认识到,皇帝在东北的韩王藩国、江陵公国、宁远伯国之外,又在南洋设立了两个藩:</p>

一个是被迫移藩的秦藩,一个是主动开藩的唐藩。</p>

他的当务之急,就是做好这件事。</p>

至少不能让秦藩闹起来,再被人闹个灰头土脸。</p>

宗室上的事情,主要是宗正寺负责,但是内藩部和礼部也能插手。孔贞运在和礼部、宗正寺商议、又向皇帝请示后,对外放出风声,朝廷有意让更多的藩王移藩。</p>

大部分藩王对此是不怎么积极的,他们大多不愿离开中原繁华之地,去鸟不拉屎的地方开藩。</p>

但是也有些人野心勃勃,对开藩的事情,可谓异常关心。</p>

靖江王长子朱亨嘉,就是其中一位。</p>

历史上在弘光帝被俘后就迫不及待自称监国的他,在听到这个风声后,上疏请求觐见,想要去海外开藩。</p>

朱由检把这件事丢给孔贞运,让他先和孔贞运谈。</p>

孔贞运取出南洋地图,询问朱亨嘉道:</p>

“南洋地方广大,不知殿下想要去哪里开藩?”</p>

朱亨嘉这些日子早就搞到皇帝绘制的南洋地图,对此看了不知多少遍。</p>

指着广西南面的安南,说道:</p>

“这里原本是大明的交趾布政司。”</p>

“小王愿为陛下收复交趾。”</p>

孔贞运对此连连摇头,说道:</p>

“交趾旧为大明布政司不假,但是如今早已成为外藩。”</p>

“安南都统使莫氏又颇为恭顺,陛下不许讨论在此地开藩。”</p>

朱亨嘉一直以来就是被这个说法所阻,如今再次听到,有些急躁地道:</p>

“莫氏怎么恭顺了?”</p>

“他靠大明立足,没有大明早就被灭了。”</p>

“但是现在的莫氏,不仅是大明册封的安南都统使,还是黎氏册封的太尉、通国公。”</p>

“此人两面三刀,早就应该被灭!”</p>

显然他这几个月也没闲着,收集了很多莫氏的罪行,打算向皇帝告状,应该消灭莫氏。</p>

孔贞运听到之后,却是神色不动,不喜也没有怒,说道:</p>

“不管如何,莫氏仍旧臣服大明,可为大明和黎氏的屏障。”</p>

“如今西南未靖,陛下不可能擅动安南之地。”</p>

“倒是南洋那边,不知道殿下有没有兴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