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戡乱救灾委员会,同样也是如此。”</p>
“甚至以臣之见,现在就应该拆分,把戡乱和救灾分开。”</p>
戡乱救灾委员会的权责太大,朱由检同样担心。否则他早就可以任命袁可立为主任,主持戡乱救灾。</p>
如今听韩爌这么说,朱由检神情不动,听听他的下文。</p>
只听韩爌继续道:</p>
“陛下曾说,戡乱主要是平定西南奢安之乱、辽东建虏之乱,救灾主要是救陕西等地的旱灾。”</p>
“两件事务,其实并无多大关联,不应该放在一起。”</p>
“臣以为可分为戡乱委员会和救灾委员会,两者同时设立。”</p>
对此有些认同,但也有些担心,朱由检道:</p>
“朕把两件事情放在一起,是因为如果救灾不利,可能会有动乱。”</p>
“戡乱和救灾两件事,通常会连在一起。”</p>
对此韩爌回道:</p>
“两件事即使连在一起,同样也有主次。”</p>
“若是动乱不大,让救灾委员会加紧救灾平息动乱即可。”</p>
“或者陛下让戡乱委员会的主任,加入救灾委员会。”</p>
“臣以为兵部袁尚书,可以主持戡乱。”</p>
“内阁黄首辅,可以主持救灾。”</p>
黄立极听到这里之后,有些惊讶地看向韩爌。</p>
此时他才发现,韩爌是在为内阁争权力。</p>
无论是委员会由大学士秉笔,还是推荐他这个首辅担任救灾委员会主任,都是在为内阁争权。防止袁可立等九卿,继续扩大权力。</p>
朱由检此时也听出了韩爌的用意,但是他对此事并无反感。因为他同样也担心自己的改革幅度太大,有可能出现问题。</p>
之前一直没有任命戡乱救灾委员会的主任,就是出于这方面的担心。毕竟让兵部尚书既掌军又秉政,危险实在太大了。</p>
即使他相信袁可立的忠心,也不能给臣子这个权力。</p>
如今韩爌提议分成两个委员会,确实免了他的担心。有内阁的人制衡,不虞兵部的权力太大。</p>
所以朱由检欣然道:</p>
“韩学士所言甚好,以后戡乱救灾委员会,就分为戡乱委员会和救灾委员会。”</p>
“这两个委员会都由黄首辅亲自督导,袁兵部主持戡乱委员会,徐学士主持救灾委员会。”</p>
“同时,袁兵部担任救灾委员会副主任,负责调动军队救灾、并且在可能出现动乱时,即使调兵平乱。”</p>
“徐学士练兵有功,在军事上颇有见地,同时担任戡乱委员会的副主任。”</p>
“黄首辅负全责,两个委员会的决策,都要由黄首辅同意。”</p>
这样互相兼任,再由黄立极名义上督导。和以前看似有些改变,其实内核却还一样。只是明确了袁可立主导戡乱,徐光启主导救灾。</p>
委员会的成员,朱由检也做出了调整。负责军饷的户部左侍郎李长庚、和工程军械相关的工部尚书薛凤翔、卫尉寺卿刘侨,被列入戡乱委员会。</p>
吏部尚书杨景辰、户部尚书毕自严、工部尚书薛凤翔、太府寺卿郭允厚、太仆寺卿陈奇瑜、卫尉寺卿刘侨、总督移民张梦鲸,被列入救灾委员会。</p>
这样调整下来,袁可立的权力大大减少,相比以前有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做下属,权力急剧缩水。</p>
甚至,若非皇帝把工部尚书薛凤翔丢进了戡乱委员会,袁可立的戡乱委员会下属,就只有负责军饷的李长庚——</p>
跨部门的权力,只是催饷更方便。</p>
这样调整下来,群臣也终于知道了,韩爌针对的是谁。</p>
之前还几乎是首辅的兵部尚书袁可立,在经过这次调整后,权力又回到了兵部那一块。即使还兼任救灾委员会副主任,却已不是主导。</p>
这让很多官员,看韩爌的目光发生了变化。认为他是真的能顶事,没辜负大伙儿把他推上来——</p>
他是为数不多能改变皇帝决定的人,甚至还改变了皇帝对权力的分配。</p>
当初群臣提议增加阁臣,就是这个目的——</p>
让没有附逆罪名的官员,和皇帝据理力争,防止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只能执行。</p>
韩爌没辜负他们的期望,在权力的分配上,成功发出了声音。</p>
这对所有文官来说,都是一大胜利。韩爌在文官中的声望,因此急剧上升。</p>
同时,群臣也有很多人,把目光看向了徐光启。</p>
之前他们因为宗教上的事情,以为皇帝对徐光启不待见。</p>
现在才知道皇帝是要对徐光启大用,确认他的忠心。</p>
这次,徐光启被任命为救灾委员会主任,杨景辰、毕自严等大臣,在委员会都是他的下级。</p>
他拥有的权力,可谓直线上升。成为当前朝堂上,最有实权的人之一。</p>
甚至可以说,韩爌在威望上收获大。徐光启才是在实权上,收获最大的人。(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