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清世子朱载堉,是乐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在十二平均律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p>
尤其难得的是,朱载堉不但在乐律和历法等方面有贡献,为人也堪称圣贤——</p>
是和刘宗周一样,只有在古书上才能看到的贤人。</p>
嘉靖二十九年,年仅十五岁的朱载堉,还是郑王世子。他的父亲郑王朱厚烷因为触怒嘉靖皇帝被削爵,禁锢在凤阳居住。</p>
朱载堉痛恨父亲没有罪过却被逮捕,在宫外建筑土室,席藁独处十九年。直到隆庆元年,朱厚烷恢复郑王的爵位,朱载堉才回宫居住。</p>
万历十九年,朱厚烷去世之后,朱载堉执意不袭封郑王,在十五年中七次上疏,将郑王爵位让给他人。</p>
万历皇帝经不住他的请求,在万历三十四年批准了这件事,让朱载堉和他的儿子朱翊锡“以世子世孙禄终其身,子孙仍封东垣王”。</p>
“当然是以十二律为主。”</p>
所以,朱由检思来想去,指定了钢琴的地位。让大明的音乐人在大键琴的基础上,发展出大明特色的钢琴。</p>
“而不是用黄钟大吕等十二种乐器,或者像端清世子那样,制造三十六支铜制律管,每管表示一律。”</p>
这里提到的大师,是刘宗周之前提过的周礼官职,负责掌六律、六同。</p>
刘宗周在礼乐治国上能说很多,但是具体的音律,他是不怎么擅长的。</p>
这些具体的乐器,显然不是刘宗周等人所擅长的。他们不像朱由检见过后世的交响乐团、民乐团,只能听皇帝说着他们不懂的话,指定发展方向。</p>
更别说朱载堉的《乐律全书》《圣寿万年历》等著作,在他看来都很晦涩难解。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除了来自后世的见识外,学问远远不及朱载堉。</p>
所以朱载堉死后,仍旧被称为世子。因为他的谥号是端清,被称为端清世子。</p>
想到后世的乐器之王钢琴,再想想那些传世的古典音乐,朱由检十分确信,十二平均律能用于音乐,而且能写出好听的曲子。</p>
“舞,也是乐的一部分。”</p>
朱由检又想到朱载堉著作的舞谱,说道:</p>
“此十二律,对应十二地支,又对应十二个月,是符合天地的乐律。”</p>
“端清世子的十二平均律,甚是合乎周礼。”</p>
乐器之王的地位,朱由检找不到其它乐器来取代。换用传入大明不久的扬琴,效果还不如它。古琴、古筝等乐器,难以取代钢琴的作用。</p>
把诗词歌曲、乐曲舞蹈,全部都纳入乐。</p>
“要让所有人都能在音乐厅里,欣赏到优美的音乐。”</p>
“朕以为当以十二平均律为核心,重制大明音乐。”</p>
“谁能把这架琴改造为更完善的钢琴,朕就册封为音乐大师,授与大庶长勋级。”</p>
朱由检毫不犹豫地道:</p>
“那样需要的乐器和演奏人员太多了,小康家庭根本承受不起,无法学习和享受音乐。”</p>
“大明的音乐,要以十二律为核心!”</p>
所以,朱由检在决定重制礼乐的时候,就打算以他的著作为指导,重制大明音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