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没喝水,只有一袋子水,他再喝就不够了。
三人歇了小片刻,又接着赶路。
李玉竹担心庐陵王坚持不下去剩下的三四里路,一直和他并排走着,一边走一边同他说话。
穆元修走在庐陵王另一侧。
三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不知不觉间,他们走到了清水河村。
看到村里的屋舍了,庐陵王马上精神起来。
李玉竹又给他打气,“爹,再走一里路就到宋夫子家了。”
“是的,咱们走快点!”庐陵王甩着袖子,健步如飞,走得比来时快来多了。
李玉竹和穆元修相似一笑,跟了上去。
“爹,你慢点,我都快追不上你了。”李玉竹笑着道。
“我要赶着去讲学,你们晚点到没关系。”庐陵王摆摆手,只管走自己的。
李玉竹抿唇而笑,也追了上去。
穆元修则紧紧跟在她身旁。
到了宋夫子家,时间刚刚好。
台阶上的院子里,站着几个村里人。
宋夫子在和他们说话。
庐陵王走过去,宋夫子马上朝他拱手说道,“李先生来得正好,这是要交这月束脩的学生的家人。”
那几个村人一起向庐陵王拱手问好。
庐陵王还礼,“请这边说话。”
大家跟着他,进了宋夫子平时办事的屋子。
五个村人交了束脩并问了孩子的情况。
庐陵王侃侃而谈。
孩子们昨天回去时,都对家里大人说了新夫子的情况。
说他字写得好,算术快得跟神仙似的,还会有石子打鸟。
孩子们崇拜一个人时,会将这人往更高处吹嘘。
这让村人们对庐陵王既期望又敬佩。
庐陵王按着宋夫子的习惯,收了束脩后,会给村人写一份收条。
村里人拿着收条,暗暗惊讶,果然如自家孩子们说的那样,新夫子的字写得比宋夫子的要好。
这几人交了束脩后,又陆续有人前来。
其他人同这几人的看法一样,对庐陵王很是满意。
小些的孩子是家里大人带钱来,大些的,有十来岁的,都是自己带了钱来。
三十二个孩子,有三十一家交了束脩。
庐陵王拿出学生目录来比对,找出了那个没有交束脩的学生。
正是胳膊残疾的柳岩柏。
他记得宋夫子也没有收过柳岩柏的束脩,便决定也不收了。
庐陵王将钱整理好,交与穆元修收好,“我要去讲课了,带着钱不方便。”
李玉竹笑着道,“爹,你信任他,不信任我。”
庐陵王嘿嘿笑道,“我担心你提不动,扔哪儿去了,但元修又仔细力气还大。”
李玉竹撇撇唇,“偏心!”
庐陵王哈哈一笑,捧着书本走进学堂去了。
穆元修将一袋子钱币挂在腰间的布袋里,找了凳子放在窗外,喊着李玉竹说道,“来,咱们接着听。”
李玉竹笑着道,“来了。”
庐陵王走进了学堂,孩子们一起喊着,“夫子好。”
“嗯,好,坐下吧。”庐陵王朝孩子们摆摆手,这时,他发现少了一个没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