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采收蔬菜(1 / 2)

在三人不断的追问下,王勇老老实实地把他知道了解的事情都一股脑的交代了出来。

据说,当然只能是据说了。某位老总来港城疗养的时候听说了王海的事情,认为他这种盖大棚发家致富之后,能够主动帮助乡亲们,带领大家一起奔小康的精神非常值得赞赏。

据说,这位老总还想着要亲自过来看看的,可惜,临时有事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返回京城去了。

不过老总人虽然回去了,但是对于这个小村子里的人和事却异常的关心。李主任因为供应部的关系经常往王家庄跑,所以老总时不时的想起来就会叫他过去问问王家庄的现状。

当得知王家庄的大棚蔬菜将要出口到日本,而且还是卖那么高的一个价格的时候,老总也动容了。

华夏的农产品出口一点不新鲜,以前都是出口到老毛子,什么水果,粮食,肉类,蔬菜,特别是土豆!

后来,又开始往日本出口了。大部分都是些粮食类,比如小麦面粉,大米。当然还有大豆,花生之类的油料作物。

最经典的有一个段子,说是某地想要进口日本生产的一种板材,谈合同的时候,日方要求货款全部换成带壳花生。这当然没问题啦!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外汇可不好弄,国家控制的非常严格。

不用花外汇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当然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可是当他们兴冲冲地把花生送到日方指定港口之后,看着一车车的花生被传送带送入大轮船,所有人都傻了。

日本人在船上安装了一套那种特殊板材的生产设备,这边花生上了船直接就被送进生产设备,很快,一粒粒的花生米就被剥离出来,然后,那些花生壳再通过几道程序之后,就变成了板材被一摞摞的吊下船,摆放在众人眼前。

人家这生意做的,不但把自己生产的高价板材卖了出去,还凭空得到了一堆免费的花生米!

当然这个故事演义的成分太多了,大多数人一听就知道不靠谱。可与这相类似的事情却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不时的发生在华夏大地上,让很多政府官员和企业的管理者们一次又一次的给人家交了昂贵的学费。

以前的出口,除了一些名贵的茶叶瓷器和稀有矿产之外,蔬菜出口的价格大多数都是比国内的市场零售价差不多,要是能高个一两毛就足以让人高兴地大肆庆祝了。

但是王家农场不同,这次蔬菜的出口价格即使是政务院的大人们看了也是惊得张大了嘴巴,久久不能相信这是真的。

平均价格五六十块,在很多人看来这台不可思议了!于是很是有一些阴谋论者纷纷开始议论是不是这里面有什么陷阱啊?

可是等帮忙办进出口资格证书的李主任把合同往他们面前一放的时候,所有看过合同的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就没这样的好不好?哪有合同是这样的?这合同日本人真的是心甘情愿地签的吗?不会是当地人拿到了他们什么短处,逼着他们不得不低头吧?

很快,就有人把这事的详细情况汇报上来。了解经过之后,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只能仰天长叹,这尼玛明显是走了狗屎运了啊!

与此同时的是,王家庄在这些政务院的工作人员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人,连负责守卫工作的警卫们都知道有一个王家庄出产的富硒蔬菜以超高价卖到了日本。

“好啦,我知道的都说完了。剩下的你们自己想象一下吧,我就不打扰你们。”说完,王勇就要趁着他们还处于震惊之中,没有清醒过来的时候,想要趁机溜走。

“站住!”

听到老爸一声怒吼,王勇干脆撒丫子就跑,留下一溜的笑骂在身后。

重新拾回信心的王海拉着叶卫国和刘彪就开始商量马上就要开始的蔬菜采收工作,这事可马虎不得。

合同里,日本方面对于这些蔬菜是有着严格规定的。像以前那样不管大小形状的采摘下来就直接装车的事肯定是不行的。

这次不仅是蔬菜采收,而且还多了一道检验和清洗包装的程序。在工人采收下来之后,会有专门的检验人员负责对蔬菜进行验收,将不合格的剔除出去。

符合标准的蔬菜则会被清洗之后迅速装入日方提供的泡沫箱,然后装入厢式货车一溜烟的跑到港城市的机场,装上等候的货机,以最快的速度运往日本。

如果这次建议顺利的话,这种交易以后每个月都将至少进行三次,十天一次,每次差不多能有五六吨的蔬菜被运往日本各大城市的市场里。

“嗯,这次负责验收的人一定要选好了,这是最重要的。一定不能在这方面出了岔子,要不然其它方面做的再好都没用。”

“到时候咱俩亲自盯着这一块儿,让老张也来,还有田大庆他们几个当头的,严防死守也要保证这块不出问题。”

“我想了想,其实这事可能没你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叶卫国的话引起了王海和刘彪的不满,好像刚才是你说的这事最重要,最应该注意的吧?

“我又把合同重头到尾的看了一遍,我发现日本人关注的重点还是在富硒两个字上。我想只要保证这些蔬菜都是富硒的,其它方面应该也是能接受的。”

叶卫国的话音刚落,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