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 回报(2 / 2)

周氏医女 自在观 1632 字 10个月前

“是啊,大人您叫什么?我们回去好记在心里。”

呼声太高,那大人再推脱就是拿乔了,他还是那样带着羞涩有些憨厚的笑:“在下名若山,是姓周的。”

永安公主也是姓周的。

是永安公主的亲戚。

所以这事还是永安公主组织的。

因为永安公主心中有百姓,所以总是把自己会的东西拿出来跟百姓一起分享。

一时间腊八人们议论的不是谁家的粥好,都是永安公主的博学多识。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

也不知是谁第一个先问的:“我们用这样见多识广博学多闻的永安公主,如果嫁到蒙古去,那这些知识是不是都被带走了?”

有人就说:“带走的何止是这点东西,永安公主还收了很多徒弟呢。”

“对,永安公主还请大儒给学子们讲课,可是听道理的可不光是学子们,人家墙都拆了,明白事理的人,总会知道听人讲道理的重要性,那是受益匪浅。”

原来不知不觉中,永安公主已经为大家做了这么多事。

都是好事,都是实事。

不说别的,人们又想起瘟疫之时永安公主的出人出力。

如果真的远嫁了,再有瘟疫谁来治?

再有瘟疫谁来挡?

对,人们又想起来了,抛开别的光环不提,永安公主是个大夫啊,是个脚踏实地,不惧恶名,有真才实学的大夫。

就看这一点,也不能同意永安公主远嫁。

人们一开始是私下里舍不得。

后来逐渐摆在茶楼酒坊中说。

如果听见有人说要将公主远嫁,甚至会有几个热心人指着那人的鼻子骂:“要嫁你嫁,你不嫁你媳妇嫁,你媳妇不嫁你妹妹嫁,你妹妹不嫁你闺女嫁,你们家都知道蒙古不好,不远嫁,那为什么要逼公主远嫁?”

“说什么?怕打仗?”

“如果蒙古人要抢公主,那打就打了。”

所以舆论渐渐从“不愿意为了一个公主引起战争”,变成了为“保卫公主而战。”

这可真是不得了,因为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状况,明明是一个红颜祸水,怎么老百姓都不恨他了?

方家人听到了舆论真是又惊又恼。

方太守不可思议的摇头:“想不到这位公主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咱们之前做的事都白做了。“

方景隆攥紧了拳头恨恨的说:“错失了杀她的最佳机会,让她成了气候。”

如果只是为了蒙古人,方君候可能就放弃了,可是不甘心,不甘心啊,她是从什么时候起,这么得民心的?

民心,那些微不足道的斗升小民。

不过是几个小小工具。

怎么就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方君候所有斗志都被激起来了,他将下人拿来的小册子撕得粉碎:“贱民,贱民,我就不信他们能比得过舌灿莲花的读书人?他们不过是玩偶,朝中大元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让他们家破人亡,玩偶终究是抵抗不了操纵玩偶的人的。”

国子监有一半的学子顶着风雪静坐请愿:“永安公主收买人心操纵舆论不肯为国和亲,红颜祸水祸国殃民,要么和亲要么褫夺封号驱逐出京。”

如果事情还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那都是小事。

闹到读书人这里,就是大事了,读书人是干什么?时代的先锋,思想潮流的引领者,国家未来的栋梁。

他们情愿,如果不准的话,可能会引起上层动乱。

皇上听了大发雷霆:“一个小小的和亲,为什么会闹的这么大?是不是有什么人在推波助澜?”

锦衣卫的探子回报:“就算有,人也太多,没法查。”

皇上道:“没法查就平,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情愿给朕平息了。”

这个难度有点大啊,怎么对付这些读书人?难道要动用武力?

锦衣卫前一秒还在惆怅,后一秒就笑逐颜开的来找皇上:“圣上,平息了,那些乱七八糟的情愿平息了。”

“谁?”

“怎么会这么快?”

不光皇上,大刘公公都好惊讶,这次的行动有点过于迅速啊。

<!--gen3-1-2-110-13614-248226545-1490358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