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凤陵客出计突破(1 / 2)

宋世流芳 彼岸三生 1803 字 10个月前

现今宋金的中路大军率先交锋于江淮,由于虞允文早有部署,已让老将李显忠前往庐州设防,故此淮海沿线防御甚是牢固,在占据地利优势的情况下,使得完颜允恭的大军暂时停滞在了淮海沿线。

此前,在这淮南一个战区内,沿袭了南宋军事的一个可笑传统。那就是由所谓的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开创了坐在江南指挥江北的军事战略!

建康府,是现在的南京,在长江的南岸,与江北的淮南重镇比如庐州距离很远。以往的守将都是坐在建康,指挥着江北的淮南诸州。

这就预示着未曾交锋,就已经想好了丢弃江北诸州的打算,这种逃跑主义不要脸的打法,诞生在南宋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不过这一次由虞允文与李显忠二人督战,这种错误性的战略自然是彻底抛弃。而是主动渡过长江,在江北庐州沿线设防布置抵御金兵!

完颜允恭率领大军几次欲要从涡口渡过淮河,却遭到宋军的迎头痛击。宋军打攻击战或许逊色不少,但是守卫防御那是看家本领老本行。

相对于淮河这边如火如荼的拉锯战,其余两路金兵倒是相对安静不少。

金兵的东路水师在沿海与宋军水师相遇,只是打了几个交锋之后,便处于了相互对峙的局面。

而再反观金国的西路大军,就更是缓慢的蜗牛进军,江淮的战役已经打响多时,柳蒙的大军才堪堪进入陕川的边境。

淮河北岸的金兵的中军大帐内,完颜允恭得知这两路大军的军报消息后,气得是当即掀翻了桌子。

“混账!统统都是废物!”

完颜允恭此刻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三军统帅,更忘记了自己是堂堂的金国太子。丝毫不顾及应有的威仪,在中军帐内开始谩骂起来。

此时的大帐内,除了完颜允恭之外还有两个人。

其中一名武将打扮的壮硕男子,脸黑如锅目若铜铃,一头不算长的头发被盘成了麻花状,此人是中路大军先锋大将纳合图,也是完颜允恭最为信任的爱将。

而另一位则是个十足的汉人,确切的来说是一名修道之人。

此人自称凤陵客,道号玄机子,至于此人真实姓名却是无人知晓。只知道此人精通奇门阵法之术,于三年前毛遂自荐投入太子完颜允恭的帐下。

三年来,凤陵客为完颜允恭出谋划策甚多,也正因为有了这凤陵客的参与,使得诸多事务皆是运筹帷幄水到渠成,所以完颜允恭自此是越发的倚重此人。

见完颜允恭动了真怒,凤陵客却轻松写意的摇了摇羽毛扇,轻捋胡须怡然道:“太子无需介怀,所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行军打仗岂能一蹴而就?”

一旁的先锋将军纳合图也劝慰道:“军师所言甚是,还请太子殿下息怒!”

“哼!尔等这话说的倒是轻巧,又可知此次孤主动请缨是势在必得。若是不能凯旋而归,又有何面目荣归面见父皇?”

“这皆是贫道之过,还请太子殿下降罪!”凤陵客说着便伏地跪下,一脸的郑重之色。

完颜允恭见凤陵客如此大礼,气也就消了大半,随即摆了摆手不耐烦道:“好了好了,此事也不能全怪先生,这主动请缨之事,虽说是先生提议,但也是孤亲自认可的!”

随后完颜允恭走下台阶,背负双手自语道:“即使孤此次南征宋蛮有所阻碍,但也不能便宜了邓王!他不是执意要挂帅南征吗?孤就偏不给他这个机会!”

“太子殿下英明!若是此次让那邓王领兵挂帅,将来他在军中的势力可就更加稳固,这对于太子殿下您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完颜允恭深以为然的叹道:“是啊,孤的这个皇弟可真不简单,若非先生多番提醒,孤还一直被他蒙在了鼓里。一直以为他不过是贪图享乐之人,不曾想竟与柳蒙暗中勾结扩大势力,这可真是超乎了孤的预料!”

“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此次殿下将安国公的柳家大军放在西路从侧翼征讨,足以彻底消磨邓王的这点底蕴了!”

“先生的这番布局是好,可如今孤的这中路大军受阻不前,却是让孤头痛不已”

“太子殿下,贫道这里倒有一策,只是不知太子能否采纳?”

完颜允恭闻听此言,犹如久旱逢甘露一般,当即急忙问道:“先生有何妙计?”

“呵呵,殿下勿忧,请容贫道慢慢道来”

凤陵客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只是微微一笑,随即解释道:“自古长江有三峡,驰名中外,然而淮河也有三峡,淮水自桐柏山滚滚东来,至八公山下回环北折,绕群峰,腾激浪,骤然穿入险峻的峡山口!”

“这峡山口,便是淮河第一峡,乃是三峡中最窄的一峡。平均宽度不过一百余丈,最狭处仅有三十丈,两岸危岩对峙,峭壁如削,此处多聚天险,故而宋军的兵力分布便有了漏洞!”

凤陵客侃侃而谈,听得完颜允恭是喜上眉梢激动不已,但一旁的纳合图将军却表示质疑:“军师所言末将也有知悉,这峡山口虽然宋军防御甚弱,可是既然是天险又岂能轻易而过?”

这一句话犹如一盆冷水泼在了完颜允恭地头上,完颜允恭双眉紧蹙的看着凤陵客,希望凤陵客此时大脑不要短路,继续说出令自己意外的惊喜。

果然凤陵客没有让他失望,只见凤陵客轻轻地煽动羽毛扇,自信满满道:“天险?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有路也就自然可以通过。贫道早已在峡山口北岸就地取材,制造了大量木筏竹筏,只要殿下一声令下便可暗渡淮河!”

“哦?先生早有准备?”完颜允恭闻听顿时面带喜色,这是他这些日子听得最顺耳的一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