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冷风刺骨,男儿们的心却是火热的。十几天来的长途跋涉和适才的战斗并没有累垮他们,他们的身体就像是铁打的,为了这次称霸一方的机会,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今胜利就在眼前,都朝着最后的目标冲刺。
洛天初率军下了官道,马不停蹄的行了两个时辰,忽听见远方传来水流之声,又行进一段,水流声更急,还有惊涛拍岸之音。洛天初已将潼关附近的地势烂熟于胸,知潼关是北依黄河而建,黄河水从潼关城下流过,隔断北来之路,打仗时便不用担心城北。城南的禁沟直通秦岭,与武关连通,沟内渊峡交错,多沟相连,深达百丈。禁沟南北横断潼关塬地,可如果犯险翻越沟道仍可进入关中,所以古代兵家便在禁沟设立了“十二连城”,由山南至山麓,每三里设一城,城内屯兵百人,设火器,弓弩,烽火台,敌军万难偷渡。故“守关而不守禁沟者,守犹弗守也,守禁沟不守十二连城者,守犹未善也。”
潼关的东门设在黄巷板之内,那是一条极难走的山路,自函谷关东来的大道必须经过黄巷板,别无它道可寻。黄巷板南侧紧邻高原,悬崖峭壁,北侧夹河之间有高岸隆起,形成了南依高原,北临绝涧,中通一径的孤道,这个孤道“涧道之峡,车不方轨”,任何军事行动都难以实行。相比之下只有西门外的路况较好,西门一里外有条河名为|“潼河”,也是潼关之名的由来。
洛天初的部队便是自西而来,已能望见潼关城墙上明亮的火把。洛天初见城墙上的金兵并不多,心中大喜,暗想城中部队必是被韩常集合在关内,准备出发支援长安。不然就算赚来了城门,他们居高临下放箭,己方也成了活靶子。这时关上金兵发现了洛天初的部队,大声叫道:“站住!你们是什么人!再向前走就放箭了。”洛天初在马上回道:“我们是韩风公子部下,贼军已攻破长安,韩公子率众突围,特来投奔。”城墙上的金兵头目大吃一惊,吩咐手下立刻通报韩常,他又问道:“韩公子何在?”洛天初道:“公子就在这里,不过受伤在身,不便说话。”
这时城墙上现出一个魁梧高大的大将,借着火光打量,四十多岁年纪,大阔脸,浓眉鹰眼,颧骨高凸,满脸的络腮胡子,他一上城便大声问道:“风儿你在么!”洛天初知他就是韩常,纵马走上两步,来到火光正好能照见的地方,让身前被点中穴道的韩风坐直身子,仰起了头。韩常见韩风神志模糊,不能言语,大怒道:“不中用的东西!丢了长安还有脸回来!哎!开门放他们进来吧。”
城下的士兵领命,打开了西城门,放下了吊桥。洛天初见计策得逞,喜出望外,小心翼翼的率军进城。韩常在城上长叹道:“郎主将镇守京兆府的重任交于我们父子,可偌大的长安仅两个时辰便丢了,让我如何向郎主交代。”身边的副将道:“将军是否还要出兵长安?现在贼兵已占据城郭,出兵的话恐对我们不利。”韩常道:“就算无所作为也要去一趟,不然郎主质问起来,我们若连出兵都没有,只怕罪责更大。”副将道:“是,末将明白了。”
韩常望着城下陆续进城的部队,忽然“咦”了一声,喃喃道:“奇怪了。。。”副将道:“怎么了将军?”韩常心中一紧,心想这些败军虽都穿着自家服饰,却全都穿戴整齐,并无狼狈之像。既是仓皇逃离的败军,为何所有人都骑着战马,却无一人步行?他们的武器也佩戴整齐,刀枪剑戟均不曾丢失,连箭壶中的箭羽都是满的。回想起适才的情景,儿子韩风不曾说过一句话,全是身后那人在解释,儿子身为大将,武功又不俗,怎会只有他受了伤,而士兵们都完好无损?莫非。。。想到此处他浑身剧颤,心知中计,急忙大喊道:“快关上城门!休放他们进城!全军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