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刘宏驾崩该动身了(1 / 2)

“当初说征辟五个,结果来的是时候为什么会是十几个?”刘韬在另外一边也纳闷,当初征辟令发出去,那是就招五个人。

梁习和刘馥不来也就算了,剩下三个来也就来了,结果来的时候,身边还跟着十多个人。也不是说容不下,再来三百个他也能安排,只是这样买一送N的,以后他还敢不敢征辟了?

“放眼天下,谁身边没几个好友。一人出仕,往往会有四五个跟过来。”郭嘉笑了笑,“大概也是觉得主公求才若渴,且若上任,身边总要有几个熟悉而且信得过的帮手。”

“也就是说,就算我不征辟为官,也没关系?”刘韬大概明白了。

“是的,要不要征辟,主公决定。可若是觉得他们之中,有才华横溢者,可以择优录取。”郭嘉连忙说道。

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个典故现在应该还没有,不过道理到底还是在的。

印象里面,这时代的人也的确喜欢推荐一些自己觉得不错的人才给主公。就说这荀彧也举荐过戏志才,戏志才去世后又举荐了郭嘉;在演义里面,刘晔投效曹操,顺便还举荐了吕虔和满宠,

更别说徐庶,程昱就很推崇,而徐庶本身也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后期,也写了荐书,推荐庞统。颜良文丑,甚至后续赵云来投,带的人那才叫做多,算算都好几千了……或许这种行为,也算这个时代的常态。

反正人才推荐过来,录不录用为官,刘韬做决定。就算不录用,这些人也会留下为吏,说不定什么时候依然可以出仕为官。

里面到底是人才之间的惺惺相惜,还是人情往来的一种常态,很难说。

甄选了一番,没发现什么历史有名气的,不过就说曹操每次出征,据说军师团就有二三十人,可一般记录里面,大概也就只有荀攸、郭嘉和程昱等少数几人。

问题是一场战争的出谋划策,真的只能依靠一两个人就完成吗?当然不可能,又不是谁都像他一样开挂的!

就说一个县,一个县令一个县尉也未必能解决,还需要一大堆的小吏。虽然吏不是官,但需要的基数一样很庞大。所以别说这十几个,就算再来三百个,他也能收下。

“以后举才,主要还是经过考试才行,不能再这样,动辄就举荐个十几个的。”刘韬看向郭嘉,“否则的话就太对不起,那些埋头苦读,打算通过考试获得出仕机会的人了。”

“属下明白。”郭嘉当即回答,其实他明不明白都无所谓,他那交际圈就那么大。更清楚,这是刘韬让他代为传话给荀彧等人而已。

眼看郭嘉离开,刘韬却是拿起一封家书,开始头痛起来。蔡琰见自己一直没有回去,少不得写了家书过来问,是否她们需要搬过来。

在那边的生活还算充实,毕竟要带娃,然后还有书院的工作,以及家族生意需要做,很多时候甚至忙不过来。可身为女性,还是希望自己的男人在身边。

尤其听说,刘韬身边有个匈奴的贵女在服侍,字里行间,略微透露出一些酸味。

“算了,怎么着,都要给那边回个信吧?”刘韬抽出一张纸,却是纠结半天。不让她们来,是因为云中才最稳定,不管前线发生什么,云中至少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