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荀彧的危机感(2 / 2)

“有些技术,其实就是隔了一层纱,你们不戳破,那么估计我还要纠结很长一段时间。”刘韬笑道,“好了,既然知道有这个可能性,我就要开始找工匠制作雕版了!”

说完,直接转身就走,留下有些发懵的两人站在那里。

“奉孝,雕版印刷,你能想到什么?”荀彧看向郭嘉。

“文若,你不可能想不到……”郭嘉的情绪隐约有些激动,“字面上不已经很明显了吗?就如同官印一样,把字刻在版上,然后印在纸张上面……妙,妙啊!”

这样只要有雕版、墨和纸张,那么就能大量印刷成册的书籍,成本那得多低啊?这样的书籍,直接拿出出售肯定盈利,按照市场价降价一半,都有盈利。

可若是价格降低一半,那么就算是一些普通人,说不定都有能力买上一本。看书的人多了,那么说不定识字的人就会跟着多起来。

“以前就觉得太守所图不小,现在看来,我们还是小看他了……”荀彧感慨,“只是如此下来,天下读书人越来越多,其中良莠不齐,当如何……”

说道这里,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毕竟一开始,刘韬在建立图书馆的时候,就一直强调一件事情,那就是‘测试’。

为什么要设立一个标准,那就是为了让所有人在对书籍的了解方面,都在一个水平。至少大家看的书,句读都一样,那总不能一句话还能再有两个意思。

大家理解都一样,那么谁理解更多,就能通过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出来。换言之,针对士人的测试和考核,也会跟着出来。合格的就上,不合格的管你什么出身,都乖乖让位。

以前读书人少,为了能够凑足足够的官员,高级官员的子嗣,也能蒙荫成为郎官(哪怕夏侯楙那样的废物)。现在不行,合格就上,不合格乖乖回家呆着。

也就是说,家世和出身能带来的便利会减少,想要上位靠的还是真才实学。

“可如此,谁能保证官员的品德……”世家出身的荀彧,还是有些纠结,或者说担心。

世家出身,族里发了月例,他们不缺钱,自然清正廉洁,说到底还是‘养名’。普通出身的,估计就忍受不了这个诱惑。

毕竟周围的人都有钱,自己没钱,感觉聚会也好,还是一些迎来送往都没有派头,感觉自己与其他官员格格不入……没有交际和人脉,于是担心自己没办法升官。

这类问题别说古代,现代还存在,说到底人本身就有从众心理。

“品德这东西,是最难保证的。”郭嘉笑道,“荀子都言‘性本恶’,如何约束,说到底无非是法度而已。”

“先祖可不是法家……”荀彧反驳,荀子提出‘性本恶’,只是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

“然而他的弟子,哪个是儒家?”郭嘉摇了摇头,“他的言论,甚至不为今儒所接受,否则你们荀氏,也不必搞儒皮法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