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拒绝行善(2 / 2)

依赖不只是人,也是很多动物的本能行为,哈洛的恒河猴实验让新生的幼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同母亲分离,以后的165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一个是铁丝“妈妈”和布料“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布料妈妈没有。

虽然当幼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但它们宁愿不喝奶,也愿同布料妈妈呆在一起。

身体接触对幼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饮食需要时,它才去找铁丝妈妈,其余大部分时间则依偎在布料妈妈的身上。

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

有的小孩会对毛毯和毛绒玩具特别依赖,这种对安抚物的迷恋是爱的缺失。

理查德对仪式的依赖是为了克服焦虑和安全。约瑟夫让他熏艾草,是让他从一种仪式转移到另一种仪式。

文化依恋也是一种习惯,要理查德相信它管用,他才会克服那种并非必须的欲望。

天主教的驱魔仪式对理查德来说是费解的,不如带着一身艾草的气味安心。

同性恋行为在美国合法却并不被接受,这和亚洲国家不合法却广泛接受是不一样的。艾草的气味在很多美国人看来是怪味,为了掩盖自己的与众不同,他用了艾草精油,它挥发得太快了,那种不安全感又一次笼罩了他。

所有的动物,性驱力都会对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性骚扰让理查德把自己的人生毁了,他永远都没有办法成为让父母骄傲的儿子。

但是他也因此得到了解脱,他没有当成受人尊敬的治人的医生,却成了一个宠物医生,活得比以前开心多了。

荣格曾经说过,没有经历过激情炼狱的人,永远不可能克服激情。

理解自己的阴暗,是对付他人阴暗一面的最好办法。

钱、女人、权力,这三样东西是驱使男人前进的动力,对于钱和女人,约瑟夫都没有那种激情。

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支配一切时,爱就不存在了。

二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比起当一个好人,我更愿意当一个完整的人。”

约瑟夫看着镜子说,就和那些每天上班前对着镜子说“我很棒”的上班族一样,只是这句话不是他说的,而是荣格说的。

这种自我激励几乎是无效的,因为激励过后往往会在现实中产生很多挫折,只是他们将阴暗的想法隐藏起来,平时还是一副遵纪守法的样子。

当听到高管落马的消息,或看到明星吸毒的丑闻,或知道美国911的惨剧,一些人难免会沾沾自喜,因为他们内心潜藏着摧毁成功者的愿望,这也是嫉妒心在作祟。

一个有强烈嫉妒心的人既渴望成功,又会特别害怕成功,因为他们会将自己的嫉妒心投射在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会要摧毁他们的成功,所以一旦他们成功时,会经历一段非常不安的状态。

美国心理学动力学家称呼这是“约拿情节”。

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中就有约拿,他和一条鱼在一起。

在所有的先知书中,约拿书是最有特色的,亚述帝国是以色列人的强大威胁,而今因罪恶甚大,上帝计划要加以毁灭,岂不是大快以色列人的心吗?何必再给他们一个悔改的机会。

因此当他接到上帝的命令,要他到尼尼微城传警告,劝他们离开恶道,否则神将会降下灾难,四十天后将毁掉尼尼微城的时候他跑了。

后来他遇到了船难,被一条大鱼吞到肚子三天三夜,后来主耶稣引用约拿的经使历说明他在坟墓中三天三夜,且从死里复活。

嫉妒是一种强力的具有破坏力的情感,约翰·杜说他嫉妒米尔斯的时候太冷静了,反倒是他在警车上和米尔斯争执七宗罪的几个死者是否罪有应得的时候非常激动。

也许约翰·杜不想成为医生,他更想当法官,可是他的父亲如果是医生,并且强迫约翰·杜也跟自己一样当医生的话,那就可以理解了。

整天把“强迫症”挂在嘴边的人,多数是假的强迫症,因为害怕污物或细菌污染,医生会非常注意清洁,一天可以洗很多次手、淋浴或洗澡。

理查德那种强迫仪式动作、祈祷也是强迫行为,但和其他的案子相比,理查德的案例比较“重口味”,容易让人印象深刻,所以被约瑟夫拿来当典型案件了。

理查德并不是“着魔”,但也正是因为他,约瑟夫才成了“明星”。

“比起当一个好人,我更愿意当一个完整的人。”约瑟夫对着镜子又说了一遍,低头拿起了放在桌上的橄榄木十字架、圣经、以及黄金念珠,那是他昨晚在“圣堂”里取得的。

天主教就是喜欢这些华丽的东西。

他冷笑一声,捏着它画了一个十字,然后关上灯推门离开。

这个狭小的连窗户都没有的储物间里就像鱼肚子里一样漆黑一片,除了门缝里的一点光以外,根本看不出是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