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MBS&MB/s(1 / 2)

在南海泡沫之中,发行债券的人是英国政府,目的是减轻利率来减少国债造成的财政负担。

玩对冲基金的是高智商的华尔街精英,还不起房贷的是受教育程度低,找不到好工作,又想过有钱人生活的底层,比如水管工,这两个群体的人本来不会有什么交集,除非华尔街精英家的水管破裂了,需要人来维修,可是金融危机让他们的人生有了交集。

2000年,互联网发展太快、太神奇、也太刺激,超出了人类理解的范畴,由此产生了泡沫,联邦政府诉微软垄断案,微软败诉。以这为导火索,美国股市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开始走弱,美联储为了降低失业率,提振经济。

南海泡沫是因为南海公司和购买股票的股民不知道英国在南美没有实际控制权,是信息差造成的,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交换让同样的问题不会再次发生。

很多年前,投资者们坐在钱堆上,寻找好的投资机会来赚更多钱。习惯上他们会去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购买短期国债,这被认为是最保险的投资。但是由于互联网泡沫破灭和911事件,美国联储主席将利率降低到1个百分点来维持经济增长。投资者说,1个百分点的回报率太低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意味着银行能够以1的利率从美联储借款,再加上贸易顺差从日本、中国和中东不断涌入。所以有大量的低息贷款使银行借贷轻而易举。

于是他们疯狂地使用“杠杆”。

杠杆能让投资收益巨大化,也能让投资亏损巨大化,和保险公司及金融机构相比,玩对冲基金的人赌性要大得多。他们将资金给投行,投行业务包括很多块,一谈到发行承销都会想到摩根斯坦利,一说到兼并收购,就很容易想到高盛,一说到零售经纪的时候,那肯定是美林,还有通用等,这些鼎鼎大名的公司不可能倒闭吧。

则是由房贷的利息偿付的现金流做抵押的,房子不是他的抵押,这些投行将cdo卖给对冲基金经理和保险公司,cdo里面不光是房贷,而且关键的是cdo市场的买卖方都离房地产市场的参与者远得很,这个距离不是实际距离,那个借房贷的水管工甚至可能去过精英家里修水管,高高在上的华尔街精英根本不会去看那个“失败者”一眼,他也许忙着打电话,也许在和漂亮的妻子亲热,总之不会多花一秒时间在那个水管工的身上。

大萧条之后,罗斯福政府就颁布了一个叫《格拉斯斯蒂格尔》的法案,这个法案奠定了后来半个多世纪全球金融监管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一条就是说,商业银行的业务和证券业务要严格分开,实施分业经营。搞吸储放贷的,就不能搞证券承销。所以在这种压力下,摩根财团就把自己的业务一分为二,摩根斯坦利就做投行,另一家j摩根就做商业银行。

对冲基金经理会把钱给摩根斯坦利,从摩根那里获取cdo。

现在商业银行j摩根手里面握着一把贷款合同,贷款合同是没法流动的。为了提高流动性,需要对这些次级贷款进行打包和包装,于是产生了bs就可以认为是一种理财产品。银行把这些贷款合同打包组合成,然后再拆分成三个层级出售,优先级、次优级、次级。每次收回贷款,先保证优先级的收益,在满足优先级的收益后满足次优级,最后是次级。因此优先级期望收益率最低,风险也最低,次级期望收益率最高,风险也最大。

次级抵押贷款,特点是风险大,有高风险溢价,收益相对一般债券较高。对冲基金经理从摩根斯坦利买cdo会买这种高收益的,他们的资金流很大,却比不上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则选择风险小,收益较低的,cdo像三个小瀑布一样工作,当资金回笼的时候,最上面的盒子先装满,再流到中间盒子,剩下的装到最底层。资金来源于房主偿还的房贷,如果有人欠贷不还的话,那回笼的资金就少了,最底层的盒子就装不满了。

对冲基金经理怎么那么傻呢?他要是真的傻就不会玩对冲基金了,投机行为就是要快进快出,不会中长线持有,谁最后接盘谁倒霉,但只要不是最后一个,利润都是相当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