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创滩涂晒盐法(1 / 2)

霸王! 杨氏良家子 2694 字 4个月前

第100章 创滩涂晒盐法</p>

虽然早在吴国之时,中原就开始煮海为盐,但在中原还是长期以井盐、矿盐为主。在大汉,采矿盐的设备就已经铺到地下六十丈了,换算一下已经一百二十多米。</p>

指望百姓肩扛、篓背从地下上百米的位置把盐一筐一筐的送出来,这个效率恐怕无论如何都高不起来。</p>

可即便如此,中原还是宁肯选择矿盐也不选择煮海为盐,就可想而知煮海为盐究竟有多难。</p>

也就是一些亡命之徒,愿意在东南私制,家家户户设灶营私,每岁秋冬,田事既毕,私煎私卖。尤其贫穷的老少男妇皆背负筐提之盐,接踵连肩,私为售卖。</p>

这倒是充分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哪怕最初级的手工业,也是暴利,财富远胜农田产出。</p>

但孙策想要的不是这种家庭手工生产,一户人家在家里设灶制盐的土办法。</p>

就这种模式,空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根本无法给中原提供多少财富。更不用说多余的盐拿去腌制食物了。</p>

但东南盐利却又的的确确是在后世可以使国用富饶。</p>

后世有句名言:“自古煮盐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天下之赋,盐利居半。”</p>

也就是江淮一带的海盐还是成为了盐业的主要来源。</p>

仅绍兴三十年,淮浙诸盐场积盐不售者至五百万石有奇。</p>

宋石在历朝历代中都算是最大的,宋制五百万石,大概相当于汉制两千万石左右。</p>

仅他积存未售的盐就有两千万汉石,孙策要是有这么多盐,他明天就敢对吴郡百姓宣布永不加赋,去除农税。</p>

后天就发布讨汉檄文:“臣何错之有,竟不能继乌程侯位?孤越想越气,朕不服!!!”</p>

至于袁术?还是滚一边玩泥巴去吧。</p>

而之所以海盐能有这么高的地位,当然还是因为宋代有了可以规模化制盐的方法,即“天日制盐法”,通俗讲就是涂滩晒盐。</p>

没错,宋朝,又是宋朝!</p>

他经济的腾飞富庶实在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理论上是经济基础是跟东汉最像的王朝。算是在五胡乱华之后,把经济正轨从均田生产重新纠正回了诸夏模式。</p>

所以孙策在东汉要发展经济,不可避免的就要剔除北魏均田制那一段历史脉络,把东汉和宋朝之间接上。</p>

孙策但凡能把经济发展到宋朝那般富裕的水平,这现代化的资本萌芽的出现,就是走了一条能省上千年时间的捷径。</p>

当然能有十分之一也行……孙策觉得自己总是这般知足常乐。</p>

说制度改革,要不要用宋朝的方法,孙策还要顾虑一下。</p>

但技术改革,尤其是制盐这种民生方面的技术改革,孙策几乎是毫无负担的就开始照搬宋室。</p>

所以跟周澄谈论了一下制盐设想后,他就趁着梅雨季在吴县、海盐一带汇聚了几名制盐的豪强之家,打算一起探索一下晒盐之法。</p>

江东之地,地险山僻,豪强招徕亡命,以私盐为业者,常聚众以千百为群。</p>

甚至孙策军中的校尉袁雄,此前也是一名私盐贩子,不少工匠还是盐户。</p>

整个梅雨季,孙策顺利通过郡县查到在吴县、海盐两地制盐的豪强四十多户,这个四十多户,指的是聚众最少百人的豪强。</p>

海盐县内,民以私贩为业者,不可计数,于家中设灶,煮海为盐的百姓大概要有数千户!百姓十率五六都曾制盐贩盐。</p>

等六月梅雨季结束,孙策就令袁雄负责召集这数十户豪强前往海盐,并在沿海一带招募制盐方面的能工巧匠,研究涂滩晒盐法。</p>

他更是亲自带着夫人周澄、长史张昭、谋主秦松、以及学者吴范等一系列江东顶级人才抵达海盐县的海岸。</p>

济济一堂的人才汇聚在海岸边上,吹着夏日海风,所有人都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p>

周围原野数里都有铁甲环绕,一面面旌旗迎风飘扬,将这里戍卫的森严齐整。</p>

在场地中间的豪强、盐户和工匠们都好奇的打量着被大量文武拥簇的孙策。</p>

他们来之前就已经听说了此行的目的,毕竟孙郎打算推行一个“天日制盐法”的事情,已经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了。这件事在吴县已经沸沸扬扬的传了有一个多月。</p>

而孙郎来之前,袁雄校尉更是曾经一连数日都将他们召集起来讨论这方面的技术。</p>

按说这事众人本来不陌生,汉室向来有这个传统,如果有重大工程就派一位能臣贤吏去征调能工巧匠,然后咨询有多年经验的老者,再实地考察,然后最终由这位能臣推动整个项目取得重要成果。</p>

王景治黄河,马援开水田,无不是按照这个流程推进下来的。</p>

可众人还是忍不住窃窃私语。</p>

“这都叫什么事啊?天日制盐?我从未听说过卤不煮,而能成盐者。”</p>

“就是。孙郎一位将军懂什么制盐?竟然说要开盐田晒盐,盐还能在田里长出来?”</p>

“简直荒唐!马上就要到早稻收获之时了,不在稻田里收稻,却在这里研究什么稻田,岂不是舍本逐末?”</p>

“倒也未必不行。我看过古籍,早在先王之时,就有先民在蒸田为盐。”</p>

“那是因为田下面有卤水,水干之后盐留在了田中。但你见过海水干涸还能留下盐的?”</p>

“依我所见,此事就不应由孙郎主持。他一名将军,如何懂制盐之法?应该交由一名贤臣,考物理风俗,再下论断。”</p>

卤即盐汁的意思。《史记》: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p>

作为煮盐的豪强、工匠,盐卤这东西,他们都是认识的。</p>

把海水变成盐卤,他们都能理解,他们煮海水为盐也需要先制成盐卤,然后再去煮盐卤,而非是把海水直接灌进釜里煮。</p>

但只靠日晒就能治成盐卤,然后再把盐卤变成盐,这就超过他们的想象了。</p>

看着窃窃私语的众人,孙策也可以确定,这要是指派一名贤臣过来推动盐田晒盐之法,让他带着工匠从头摸索,怕是要事倍功半。要把盐田建起来,完善晒盐之法,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p>

所以他才直接亲自上阵,主持此事。</p>

他倒是没有那些君臣各守其份的情节,没有拘泥于一定要贤臣推动,才能完善一项技艺。</p>

既然臣子能推动一项工程,那他这位主君也同样可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