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芝不置可否。</p>
“此番孙权封公孙渊大司马、东吴辽东太守、领青州刺史。</p>
意在将公孙渊稳住,令其时常在辽东牵制曹魏。</p>
同时孙权也准备了大量赏赐之物以及商品,计划沿海北上,与辽东通商。”</p>
略微一顿后,邓芝继续道:</p>
“臣回归之前,孙权曾询问臣,魏兴、新城二郡也就是汉中下辖西城、上庸一带,应属蜀吴哪方遥领。</p>
虽说先帝在时,魏兴、新城二郡已被曹操划归荆州。</p>
但臣以为此二郡本就是汉中下辖领土居多,也可算作汉中郡领地。</p>
于是臣向孙权表明心意,遵循之前两国共治之策,魏兴、新城应归吾大汉遥领。</p>
孙权破天荒的未曾反驳,似乎臣之想法正合他意。</p>
接着便询问臣,若相邀陛下一同攻魏,陛下可敢应邀东出永安,攻取新城、魏兴等地,以响应东吴伐魏。</p>
吾想到昔日丞相北伐时,数度邀请孙权配合出兵牵制曹魏,孙权皆应邀,便未拒绝孙权。</p>
为了吾大汉以及陛下声誉,臣越暨向孙权表明,陛下愿出兵攻打魏兴、新城,响应吴国伐魏。”</p>
“伯苗所言极是!此举不但甚合朕意,并且对朝廷来说,还有重大意义!”</p>
邓芝本以为陛下会为难,没成想陛下如此爽快答应。</p>
自己来前答应孙权定能劝服陛下,孙权才将书信交与自己,放心准备西征之事。</p>
陛下如此,自己准备的一大套说辞却是无用武之地了。</p>
想到此处,略感意外的邓芝,不由疑问道:</p>
“臣之前笃定陛下必然答应此举,才敢向孙权夸下海口。</p>
如今劝谏之言一句未说,陛下便果断答应,着实令臣有些纳闷。</p>
还请陛下为臣解惑。”</p>
“哈哈哈!伯苗,这就是汝不了解朕了。</p>
此前朕对汝等心腹之人多次提起新政之事,其中便有一项与战事有关。</p>
如今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朕正却个合适的契机与借口提起此事。</p>
今番孙权相约攻魏,正是给了朕一个机会。</p>
朕决议应下此约,不过只是出兵佯攻,见势不妙立即撤军。</p>
只要咱们大军一动,曹魏荆州之兵必然也动。</p>
这样便可减轻东线孙权压力。</p>
同时朕也可以将世袭兵、郡兵派去战场亮亮相,只要他们缺点显现,便可收兵。</p>
届时以此为借口,提出并推行朕的新兵制,便成为势在必行之举。</p>
再令此番被推荐的几位良才带兵历练一番,回归之后好提拔他们到重要岗位。</p>
如此一举两得之事,朕何乐而不为呢?”</p>
“陛下深谋远虑,臣自愧不如!</p>
既然如此,那臣即刻令随行而来的吴使回去禀报。</p>
其沿水路顺流而下,日夜兼程之下,一月左右便能将消息送到。</p>
届时吾大汉军队,也差不多准备妥当,两相配合之下,希望东吴能有所建树。”</p>
“好,事不宜迟,伯苗受累,先去处置此事,过后再回府好好休整。</p>
明日早朝之时,朕便向众臣宣布此事。”</p>
邓芝领命而去。</p>
见邓芝走远,张嫣两眼一转,嬉笑道:</p>
“阿斗哥哥此举不可谓不刁钻啊!</p>
应着孙权邀约,却顺带行自己之事。</p>
此番不知又要有多少人因此遭殃了!”</p>
“这话说的,好像朕多么阴险狡诈似的。</p>
既然孙权对合肥念念不忘,如今曹魏又挑衅在先。</p>
朕肯定要给足盟友面子,出兵声援孙权。</p>
至于那些郡兵、世袭兵,早晚是要被淘汰的。</p>
今次正好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就当淘汰他们之前,让他们最后露一回脸吧。”</p>
两人正谈论间,门口侍卫来报。</p>
“启禀陛下,糜威大人下辖鸿胪卫有急事奏!”</p>
“哦?刚将伯苗之事处置,糜威又派人前来。</p>
快让他进来汇报!”</p>
不多时,一名庶民装扮的鸿胪卫,风尘仆仆出现在金银殿中。</p>
李世民打断正在施礼的鸿胪卫,急切问道:</p>
“所言之事,是否与辽东有关?”</p>
那鸿胪卫闻言先是一愣,而后立刻答道:</p>
“陛下果然神机妙算!</p>
吾等跟随糜威将军,潜伏魏境,打探敌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