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李世民大封忠良(1 / 2)

李世民先是俯视堂下诸公,见众人皆呈洗耳恭听状,略微点头道:</p>

“朕面向的是吾大汉群臣,不论朝廷有任何决策,都要尽量照顾到所有人,其目的都是为了令吾蜀中强盛。</p>

关于置换问题,朕若将条件统一为以地换地,那本来无甚产业之人,岂不是直接失去了置换土地的资格?</p>

汝等益州诸公,又担心肥沃换贫瘠。</p>

这么一来,想换的没条件,有条件的不想换,那这些土地岂不是未达到赏赐功臣的目的?</p>

况且圣旨中已明言,参与置换者有优先赏赐新占土地之权。</p>

除非诸公本身对吾大汉北伐就不抱希望,否则诸公绝对是只赚不赔的。</p>

多想想自己平日里揣的是何心思,把这个想明白了,自然也就不会觉得朕的条件不公平了。</p>

还有,不要总是把‘提供兵马钱粮’这种事挂在嘴边。</p>

益州诸公那个不是家私万贯?</p>

既然为汉臣,尊吾一声‘陛下’,那汝等为朝廷出此‘九牛一毛’之力,便不值一提!</p>

此事无需改变,置换土地按原计划实施!”</p>

话音刚落,朝堂之中又是一阵骚动。</p>

尤其荆州、东州、元老后裔等无甚私产者,更是对陛下此举赞叹不已。</p>

益州诸公之中有部分人忽然露出恍然大悟之状。</p>

“陛下这是再给吾等机会啊!</p>

在吾等眼中,大汉最终的命运或许是‘日渐衰微’最终亡与魏、吴之手。</p>

但在陛下看来,有朝一日,吾大汉定能复兴。</p>

咱们若是站在陛下角度去看,这置换土地一事,还确实是个只赚不赔的买卖”</p>

“唉!话虽如此,但吾蜀中毕竟一州之地,咱们发展,难道魏、吴就不发展吗?</p>

能信陛下之人,皆是在拿荣华富贵,去赌那成功可能微乎其微的逆天之举啊。</p>

今日咱们拗不过陛下,日后不参与土地置换就好,总之只要不动吾自家产业,其他吾都可接受。”</p>

李福见益州诸公对此事反对态度并不强烈,知道多说无益。</p>

此一遭陛下又无形中压制了益州诸公一回。</p>

“启禀陛下,圣旨内容,臣已知之,陛下圣明!”</p>

李福无奈向陛下表明了态度,而后默默退回了班列。</p>

李世民笑着看向李福等益州朝臣,和声道:</p>

“诸位也不必如此,日后若真有北伐成功之时,朕也不会厚此薄彼亏待汝等。</p>

不论如何,益州诸公对朝廷的贡献是众人都认可的。</p>

希望诸位对大汉、对朝廷、对朕有信心之人积极参与到土地置换之中来。”</p>

言罢,李世民又看向孟获,笑道:</p>

“孟大王不必担心,此事朕心中早有计较。</p>

诸位蛮王若要参与置换土地,只需加个先决条件即可。</p>

但凡蛮王置换土地,只能置换本郡土地。</p>

至于领地相互交错之事,本郡蛮王之间可自行商量。</p>

朕只看诸位申请时所报信息为汝等置换土地。”</p>

“若如此,那小王等便无疑问了。”</p>

黄皓见第一道圣旨所有问题已经处理完毕,拿出第二道圣旨,高声道:</p>

“待所有圣旨宣读完毕,众臣一并领旨!”</p>

待众臣回应后,黄皓开始宣读第二道圣旨:</p>

“吾大汉境内蛮夷之民多,时有不尊王化者祸乱州郡。</p>

昔日丞相平定南中时,所用‘蛮人自治’之法,略有疏漏,朕欲对丞相策略少做补充。</p>

南中七郡兼汶山、武都、阴平、汉嘉四郡,共十一郡,设督护府七处,以配合郡县治理蛮人。</p>

所有督护府均设正副都尉、随府主簿等职位若干。</p>

督护府隶属庲降、永安、汉中三都督管辖,不受郡县节制,上可直达天听,不需层层上报。</p>

督护府职责有其三,监管境内蛮族,防范叛乱;保护效忠朝廷之蛮民,令其安居;挑选划分蛮族境内部分山林矿藏归于国家,同时负责开发维护。</p>

昔日丞相所设‘无当飞军’‘连弩士’‘虎步军’‘神刀军’等皆平均分配至各处督护府。</p>

每处所得之兵不足两部时,令朝廷禁军补充,粮饷暂时由朝廷提供。</p>

无当飞军等各军原统帅,不论身在何处、何职,皆不得阻止手下精兵进驻督府。</p>

准许各统帅重新招募相应兵源,加以训练,以备不时之需。其规模不得超越之前。</p>

境内所有蛮民,皆要在当地郡县登记入册,但赋税减半。</p>

各族瞒报谎报者,按欺君论处!”</p>

“哇!”</p>

黄皓话音刚落,堂下便是一阵惊呼。</p>

“陛下此举,何止一箭双雕……</p>

设置督护府,却不受郡县节制。</p>

按陛下性子,这督护府之中掌权者定然是之前提拔的元老后裔等。</p>

又将各路精兵交与督护府统领,朝廷还要为他们提供粮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