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大唐的诗人们。(求订阅)(2 / 2)

不过在盛唐当中,除了王维,他还有一系列知名的诗人。

<div class="contentadv">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情不自禁,江宁又是背出了一首诗。

这首诗与王维的诗不一样。

如果说王维的诗是佛系,是不食人间烟火。

那么。

这一首诗则是苍凉悲壮,极尽有感染力。

“江宁老师,这是一首边塞诗?”

董雨问道。

“是的。”

江宁点头。

“这是哪位诗人写的?”

“正是之前我们讲过的王之涣。”

“登鹳雀楼的那位?”

“嗯。”

江宁继续说道:“王之涣一生没有当过太大的官,同时他也没有留下太多的作品。但是,哪怕仅仅只留下几首,几首都是经典之作。”

“确实非常的经典。”

直播间里一众网友亦是伸出大拇指。

虽然他们只欣赏到王之涣的两首作品。

但这两首作品,无一不是精品。

正如之前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又如现在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听便感觉是千古名句。

……

“江宁老师,还有吗?”

直播间里一众网友又是问道。

这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可是听得如痴如醉。

骆宾王,王维,王之涣……

这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诗人。

但他们却绽放了无比的光采。

“还有。”

江宁说道:“比如一生头铁的刘禹锡。”

“刘禹锡好像是二王八司马事件中的一位。”

董雨虽然不是历史专业的,但对于历史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比。

江宁一说刘禹锡,董雨便说道:“据说刘禹锡曾经三起三落。”

“是的。”

江宁点头:“刘禹锡的仕途生涯很坎坷,曾经屡次被贬,又屡次东山再起。不过,很多人研究刘禹锡,只是研究刘禹锡当时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比如二王八司马事件。但其实,要真正了解刘禹锡,还得从刘禹锡的诗作当中找寻。”

“据说刘禹锡的诗很少流传下来。”

“这个嘛……”

不需要江宁回答。

直播间里,孤本两个字,纷纷刷起。

“主持人什么情况,这还要问?”

“别问,问就是孤本。”

“对,江宁老师能告诉你,我这是下了多少大墓,这才得到的吗?”

看着直播间众人的评论,江宁哑口无言。

不过。

他还真不好解释。

算了。

他们认为自己是下大墓就下大墓吧。

至少。

这个解释更为合理。

要不然。

江宁真不知道怎么向大家解释,他的一大堆孤本是哪里来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说到刘禹锡。

江宁又是忍不住,背起了刘禹锡的一系列诗作。

不需要江宁解释。

刘禹锡的诗作一出,又是让人倍感眼前一亮。

“咦,又是风格完全不一样的诗。”

“是啊,与骆宾王,与王之涣,与王维的又完全不一样。”

“感觉这些诗,听起来很有精神啊。”

“可不是,知道人家为何三落三起吧,就这头铁的心态,那必需的一尔再再尔三的东山再起。”

是的。

前世很多人评价,刘禹锡的诗并不算是特别杰出。

但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的人喜欢刘禹锡?

那就是因为刘禹锡这种永不服输的精神。

正如第一首《秋词》。

别人写秋,那就是愁啊,悲啊,寂寞啊,无奈啊。

可刘禹锡写秋,却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天竟然还胜春天,这样的心态,自然是无比之精神。

而且。

刘禹锡不仅仅是年轻时候心态好。

哪怕就是老了,他心态依然是不服输。

正如第三首《再游玄都观》。

其实这首诗之前,刘禹锡曾经游过一次玄都观,所以才有再游。

当时第一次游玄都观的时候,刘禹锡是被贬。

再游玄都观,此时的刘禹锡则是东山再起了。

所以刘禹锡很有意思。

他将前后两次游玄都观的经历,都写了出来。

第一次他说,玄都观里的桃花,都是我离开京城之后栽的。

这里暗指种花的人,就是打击他的人。

第二次游玄都观,他却说。

咦。

那种花的道士去哪里了呢?

不知道,真不知道他们去哪里了。

可是。

那一位曾经被贬到地方的刘郎,他今天又回来了。

刘郎,不用说,就是刘禹锡自己了。

“我靠,以前我了解过二王八司马事件,也知道刘禹锡这个人。但今天,我才算真正的了解刘禹锡。”

“嗯,有意思,实在是有意思,刘禹锡第三首诗翻译成大白话,那就是,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那可不,那些打击我的人去哪了呢?你们再来打击我啊,我又回到长安了。哈哈哈……怎一个爽字了得。”

不少对历史了解的一众粉丝不时向大家解释。

二王八司马事件,这里的二王就是两个带头大哥。

八司马就是八个跟着带头大哥的八个小弟。

他们一共十个人,参与了一次改革。

但因为得罪了当权派,所以二王八司马这里面中的十个人,有的被杀,余下的都被贬为了各个地方的司马。

刘禹锡就是八司马当中的一人。

但这一次政治事件并没有结束。

随着时间的推去,十四年后,刘禹锡又回到了长安。

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再到文宗,换了四个。

当年将他贬到地方的武元衡,也已死了十四年。

所以,当你了解了这一些历史事件。

我们再读这一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你便会真正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