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山只是最原始的盈利模式,按照药材出产的区域,进行人工干预,半野生种植,才是山上村未来要走的产业化道路。
洼里也是差不多的模式,只不过那边的山岭地面积更大一些,如果药材产出不多,近二三十年,也可以种植果木的。
只是这些规划,都需要找专业人员考察,洼里跟山上还有不同,那就是不急需饭辙,可以做的选择多一些。
在山里稍微推进,就开始横向搜山,李胜利这边不是考察团队,而是搜山的主力。
后边来的三个村子的社员,可没有跟他一样,能在山里辨识草药的,即便有,现找也来不及了。
横向推进不久,李胜利三人手里的钎子就不够了,这才勉强算是药山的前半段,按照这样的产出比,山上的春采,保本问题还是不大的。
见时间还不到中午,李胜利就带着肖凤、赵老大直接往山里推进,开始探查一下进山的主路。
跟山沟不同,山上村这边的山林坡度比较平缓,进山的谷地也相对平坦,修路的难度不是太大。
只是山间的溪水多了一些,修桥铺路,还需要在夏秋之际观察一下山里的水流。
这些就不是近一两年能完成的了,需要投入的部分不少,时间也会随之拉长。
马车进山也不是不成,只不过有些路段需要简单的修整一下。
这些都需要看春采跟药材销售的结果,采收药材跟马店集贩羊不同,贩羊是走钢丝一般的投机倒把,里面有几倍的利润。
采药则是不同,跟种地差不多,虽说干的是无本买卖,但现在的药材收购价也跟无本买卖差不多。
药材价格,也是个令人扼腕的破烂价儿。
药材品质的糜烂,大概也是这样的根子,想要赚钱,走质优价高的路子是不通的。
药材走了量,跟李胜利之前收拾酸枣核的道理差不多,为了自己的饭辙,谁特么管你药效如何?
上面求量,下面保量,品质被丢在了一旁,或许是许多人想不到的。
但规律如此,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也是想瞎了心的美事。
一路走到半下午,边走边吃了午饭,李胜利也选好了几个可以作为营地跟晾晒场的地方。
统哥给的初级狩猎经验虽说等级不高,但在山里的用处还是很大的。
半下午出山,赶在傍黑之前出山,山外,杨玉莲依旧孤零零的守着。
“杨姐,你不是在这守了我一天吧?”
扫了一眼杨玉莲干裂的嘴唇,以及脸上的气色,许多事是瞒不过李胜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