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野战医院的规模一扩再扩,但是,李胜利预估的重伤员高峰期也在逐渐的逼近。
从入夜开始,市区前线送来的伤员,大多都是昏迷的。
各处乡村的重伤员,也被骡马车跟担架,转送到了野战医院。
各处医疗点,如今也知道了野战医院的治疗水准,轻伤员留下,重伤员转送也就成了必选项。
因为许多医疗点是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挤压伤、颅脑损伤这些不论,许多骨折伴随内出血的伤员,对医疗点而言都是沉重的负担。
手术没条件,留下只能打消炎针观察,现在有了野战医院这个宣泄口,市区、乡村、医疗点,所有的压力自动就倾泻而来。
本以为只是走个过场的董师跟吴门医家,如今也在病房里挠头。
骨伤中医施治,平常是手法为主,但碾压伤、挤压伤,再伴随内出血,以手法为主,多半骨伤名家都很难做到。
针灸、用药、推拿,李胜利这边有骨伤高级、割治高级、内科中级支撑,只要不是主血管破裂,他就可以直接手法复位。
三科共用,他这边从最初开出医嘱也是中医、西医兼顾的。
没有中医,就用消炎药撑着,有了中医,辅助的项目更多,单是几乎每个病患都要用的破血逐瘀汤,他也要求后续的中医师根据脉象增减加味。
伤员,李胜利这边处理起来很简单,最多的就是喂食白药、保险子,然后正骨复位。
用到针灸止疼、割治缝合的只有三成不到,白药、保险子、独参汤共用的一般都送手术室了。
真正论起来,李胜利这边的压力最小,手术室其次,压力最大的却是病房这边。
伤员的伤情需要监控,后续的治疗需要用药,野战医院本就捉襟见肘的医护,在病房这边,从最初就出现了断层。
这也是没办法的,治疗过的伤员大多没有生命危险,只要生活、卫生看护好了,他们就算暂时脱离了危险期。
但前面的伤员不同,一刻的延误可能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后方病房这边出现了断层,众人也只能听之任之。
好在,野战医院这边的普通人员够用,如果最基本的生活、卫生也保证不了,那就要出大问题了。
董师一行人的到来,也算是弥补了野战医院的断层,换上西医的医护来,一个人维护一个帐篷,能不能做到都是未知数。
但中医不同,中医太独,所谓的医疗体系、医疗器械,对于董师这样成名于民国时期的医家,本就可有可无。
甚至,更多的时候,这些医疗体系、医疗器械,还是他们的束缚,会误导他们本身的诊断。
从一个人管一个帐篷,到一个人管十个帐篷,时间不过从傍晚到午夜而已。
一个医疗箱,一把针灸针,再带上李胜利那边提供的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最多加上消毒用的酒精灯,就是董师一行人的所有器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