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4章 合作(上)(1 / 2)

龙缸顾名思义,就是带着龙纹的大缸。

只要是龙缸,那就是御用。这东西用途有两个,一个是摆在皇宫储水防火。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冥器,算是一种皇帝的专属陪葬品。

作为冥器的时候,它就不是装水了,而是装灯油,用来点长明灯用的。这种器型,其实早就有,但却是出了名的<器大难烧>。有多难烧?

举个例子,明朝万历皇帝,想要一件龙缸,于是特意让自己的贴身太监潘相,到景德镇监督烧造,举全国之力,烧了很久都没烧好。

潘相为了讨好万历皇帝,早日完成任务,日日鞭打折磨窑工,让他们没日没夜的烧。为了反抗朝廷压迫,有个叫童宾的窑工,直接跳进了烈火熊熊的窑内,把自己的骨血当成了燃料。

就这才成功烧出了一件上好的龙缸。童宾也因为这一跳,成了景德镇瓷工们信奉的<风火神>,<窑神>,留名后世。

后来万历死了,原本是想要龙缸陪葬,但他的继位者明光宗朱常洛,觉得这龙缸太过珍贵,找了个前朝的残次品,送进了万历的陵寝。

连皇帝都如此宝贝,龙缸的珍贵和烧制的困难,由此可见一斑。

而且别说在古代,就是技术发达的现代,这种大缸也是很难烧的。京城顺义机场建成的时候,委托景德镇烧大缸,那也是烧了坏了好多件,才成功的。

而面前的这位老爷子,居然在20多年前,就能有这本事,复刻一件康熙的大龙缸。只要稍微懂点瓷器的人,听到这消息,脸上肯定都绷不住。

尤其是齐鸣和林轩,之前还担心这位高手只是擅长青花瓷,但现在看来,釉里红和五彩瓷上的手艺肯定不差。

这水平,已经不是高手了,搭配连乔羽这副老农的打扮,这就是金庸小说里扫地僧一样的存在。

迎上俩年轻人震惊里带着崇拜的目光,连乔羽的表情没有一点骄傲,看着反倒有点悲伤,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伤心事,眼里看着还有股子雾气生气。

而胡成听到林轩的疑问,一抬脖子,语气透着不加掩饰的自豪:“对,我老舅20多年前,就能独立烧制龙缸。”

这股子自豪也就持续了一瞬,胡成的语气也低落下来,叹道:

“唉,但也是这件龙缸,却招了祸。这种东西,烧制不易,我老舅当时卖了个好价钱,他卖的时候跟买家说的很清楚,这就是高仿。

但买家到手后,却没那么老实,拿这东西当成了真品,蒙了个人。几年后,接手的那位想出手龙缸,为了卖出个天价,他找的是港岛的苏富比拍卖公司。

苏富比是国际大拍行,鉴定高手众多,龙缸这种能当压轴拍品的东西,自然是慎之又慎。不但他们的瓷器部的鉴定师全员出动,还找来了故宫的几个鉴定专家。

一堆国内外专家围着那口龙缸研究了几天,讨论会都开了四五场,最后是京城一位唐姓专家出手,才断定是假。”

一听唐姓,齐鸣忍不住偷偷看向林轩。两人眼神交汇,这胡成说这专家姓唐,还是京城的,他俩都觉得可能是唐师傅。不过这时候,他俩都没自爆的打算。

胡成陷入回忆也没注意两人表情上的变化,继续诉说:

“因为这次鉴定,这件东西彻底在圈子里出了名。都知道是假的了,也就压根没人接手。东西出了问题,那买家想找卖他那位理论,但人家已经出了国,法院都没地方寄传票去。

后来也不知道那人走了什么关系,知道龙缸是我老舅做的,就找上了门。

我老舅当时是照着高仿出的,交易对象也不是他,按理说这账怎么算,也算不到咱们头上。但那人找不到别人,就咬死了让我老舅负责。

他三天两头的来闹,邻里乡亲帮着赶也赶了,报警也报了,甚至都拘留了两三回,但都没用。他只要一出来,就来闹。

我老舅被烦的没办法,干脆带着一家子,直接去了外地旅游。由着那人闹,当时是觉得,只要没人搭理,他总有一天会认命,会放弃。谁知道,唉~”

说到这儿,胡成顿了顿,叹了口气,看了看自己老舅,见连乔羽没有阻止,才又开口:“这人最后确实放弃了,也没再闹,但我们谁都没想到,他用的是最极端的办法。

当时我舅带着舅妈和孙子去了外地旅游,躲清静。但他儿子儿媳有工作,却不可能跟着一起去。为了不被那人折腾,他们夫妻俩也搬到了亲戚家。

那天晚上,他俩回家拿点换洗衣物,没想到又遇上了那人。这中间大概起了口角,三人吵了一阵,那段时间那人天天堵门闹,邻居听到吵架声,早就见怪不怪,连看都懒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