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252请天子废除殉葬制度(2 / 2)

“是。”</p>

待到回来之后王布犁得到了确切消息,就是一家富户家里死了老人,在那雇人哀嚎,有人灵前争家产打起来了。</p>

王布犁也不去管他,就算在县衙旁边也没人报案。</p>

打就打呗!</p>

争家产可太正常了。</p>

只是吃饭的时候又听闻葬礼的一些事,他感觉有些不对劲。</p>

即使战乱刚过去没几年,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可是厚葬已经蔚然成风了。</p>

那老朱要挂了,岂不是也要花费众多?</p>

对于陵寝的建造要求,也就会更多。</p>

那指定不行啊,必须让老朱选择薄葬。</p>

明孝陵也得建造的简单的。</p>

王布犁稍微思考了一会,决定要再写奏章!</p>

老朱你不让我消停歇着,那老子也要给你上上强度,累死你丫。</p>

面对民间在丧礼、祭礼上甚嚣尘上的种种陋习。</p>

身为天子女婿,我王布犁绝不能坐视不管。</p>

所以老朱深夜都瞧见了王布犁的两份奏章。</p>

第一份是让他在国子监当中开设一些“工匠”类课程,为大明培养能治理河流等技术人才当官。</p>

这种人重点培养。</p>

同时还有为了城市防止内涝,所有也要学习下排水的课程。</p>

这也是为了防止陵寝内涝做准备。</p>

对于王布犁的第一封奏章,他很满意。</p>

方才朱元璋还以为王布犁连上两道奏章推辞修炼陵墓这件差事。</p>

未曾想到他回去之后就开始为此事思考,倒是让朕误会他了!</p>

果然有些判断还是不能立即就下,让炮子飞一会才行。</p>

朱元璋在第一份奏章上批了阅,明天下发给工部,让他们征集能工巧匠以及水利这方面的人才。</p>

尤其是修建陵寝不是小事,朱元璋不愿意自己死后泡在水里!</p>

对于批钱培养人的事,他显得很是痛快。</p>

朱元璋顺理成章的打开第二份奏章。</p>

是有关葬礼的事情。</p>

针对目前的风俗,王布犁指出问题集中在两点:</p>

其一为厚葬,其二为作乐。</p>

以棺材为例,且不论棺材本身的价格,仅仅是棺材的外罩就花费数十贯。</p>

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纸扎塑像,动辄摆满大街小巷。</p>

与其说是为死者送殡,毋宁说是生人在炫耀家财。</p>

办丧礼的时候,百姓还搭台唱戏,搭棚宴客。</p>

出殡的时候,各种绫帛梭帕的装饰随风飘扬,光彩夺目。</p>

家中父母去世本是孝子人生中极其哀恸的时刻,当下的习俗却强迫孝子跟随大家一同饮酒作乐。</p>

王布犁决定,从今以后,他所辖地区的百姓举办丧礼时,只能用纸作棺罩,严禁摆酒唱戏。</p>

绝不能奢侈办葬礼。</p>

否则,就将当事人逮捕,并且按照《大明律》中的“不孝罪”重责。</p>

至于埋葬之后的祭礼,随用祭品按照大祭、中祭、小祭,杂用猪羊、果盘、稻米、酒等,不得僭越。</p>

丧葬随礼也应量力而行,多不过五钱银子,其次三钱、二钱,再次一钱,乃至五分、三分均可。</p>

对于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盘花果罩、飞走像生、绫罗幡盖、金缎铭旌、扎塑人物、妆演队戏等一律禁止。</p>

如有违犯,罚谷五十石输边。</p>

平民百姓在丧葬上的奢侈、僭越等行为总是如秋风落叶,随扫随落。</p>

此中因素千头万绪,既有孝悌传统的负面作用,过度强调“百行孝为先”势必引发厚葬的不良风气。</p>

也有爱慕虚荣的人性作怪,富民愿意拿出钱财大办丧礼彰显自己的孝顺与气派。</p>

贫民哪怕借贷也要为父母风光大葬,换取邻人的尊重以及内心的安稳。</p>

为了表明拥护新政权的立场,不少地方的官民也会趁着刚建国的热情积极落实朝廷颁发的诏令。</p>

所以目前天子制定葬礼政策,是非常容易的,否则后期就会积重难返!</p>

至于丧礼的两大问题——奢僭与作乐,其中奢僭问题并非大明独</p>

有,作乐问题也非一朝一夕形成。</p>

儒家丧礼、祭礼充满繁文缛节,禁止人们聚众宴饮、听戏作乐,早就遭到挑战。</p>

依据常识判断,普通民众可能偏爱聚众作乐的礼仪,还是肃若冰霜的礼仪呢?</p>

毕竟他们很少有作乐的机会。</p>

儒家礼仪虽然注意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p>

“礼,时为大”,可惜这种措辞并没有为儒家学者充分重视。</p>

在佛道势力畅行的时代背景下,对儒家“一边倒”的态度很难为多数民众所认可。</p>

不然,何至于民间丧礼做佛事</p>

的情况层出不穷?</p>

更不用说老朱还给皇子们配备和尚,这就更让民间对和尚来参加葬礼超度提供了榜样作用。</p>

他们目前比道士更受欢迎。</p>

不可否认,儒家的礼仪制度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存在很多演变。</p>

这些演变程度却不足以使儒家真正适应百姓,他们只是为皇家服务,最终让自己获益。</p>

从操作层面上讲,某一地区的百姓是否按照礼制规定小殓、大殓、出殡。</p>

是否延请僧人做佛事或者邀请亲友前来赴宴看戏,不足以惊动中央政府。</p>

此事与国家的边防、税收、官员任用以及各地旱涝灾害等问题相比,民间丧礼问题根本不值一提。</p>

丧葬的内在问题在礼,外在问题在个人财力。</p>

礼是当事人人以合适的身份表达对亡者敬意的基础,而财力直接决定了丧葬的外在表现形式。</p>

只要能守住礼,百姓根据个人贫富量力而行即可。</p>

如果富人在丧礼上不招摇、不炫耀,穷人在丧礼上不借贷、不攀比,丧葬的问题无疑会大大减少。</p>

还有崇信佛的皇帝以及士大夫的影响。</p>

天子和尚出身,又给一些和尚接触皇子的机会,那下面礼佛的人都不在少数。</p>

皇帝本人和王公贵族都没有严格遵奉儒礼,为何还强迫小民践行呢?</p>

那是无法服众的!</p>

最终王布犁提炼出自己的观点。</p>

第一不要殉葬,可以在用泥俑代替活人。</p>

第二也不要在墓中放金银珠宝,避免被盗墓贼惦记的机会。</p>

第三不要花许多钱办葬礼。</p>

故而王布犁建议,此事需要从帝王做起,必须薄葬。</p>

请陛下准许!</p>

朱元璋看完王布犁的奏章头都大了!</p>

朕让你去给朕修陵寝,结果你小子上来就给朕提意见是吧?</p>

什么叫皇帝带头薄葬?</p>

百姓不遵守朕订的规矩就该受罚。</p>

而不是让朕反思!</p>

更何况殉葬这种事也不是朕开的先河,什么盗墓贼?</p>

敢盗咱大明皇帝的墓,他好大的胆子!</p>

只是朱元璋对于盗墓这件事只能嘴里骂骂,他知道大明亡了!</p>

难免会出现王布犁所言之事。</p>

朱元璋也下意识认为王布犁他是借故想要惹他生气,然后换个人去修陵寝。</p>

呸,真是想的美,跟朕比你还嫩了些。</p>

不过他转念一想,虽然王布犁有危言耸听的意思,导致民间大办葬礼。</p>

最终活人背债,死人也因为家贫无法得到香火供奉,也是个问题。</p>

如今大明才立国几年,就如此奢侈。</p>

老朱不敢想等他的子孙继位后,对民间控制越发低,那些人的葬礼该何等的“僭越”!</p>

他们会不会照着天子下葬的规模去给他们逝去的先人准备葬礼?</p>

对开国皇帝朱元璋而言,儒式丧礼对证明新政权的合礼性与合法性大有裨益。</p>

谁都不能僭越!</p>

王布犁洋洋洒洒说那么多,朱元璋就捕捉到了僭越这个词!</p>

他对于此事极为敏感。</p>

什么废除殉葬,薄葬都得排在后头。</p>

僭越才是朱元璋最关注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