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这天,母亲起了个大早,先把昨晚泡的酒米,淘洗两遍,扬净泥沙,装在筲箕里;
甑子刷洗干净,安上甑篦子放在灶台一角备着;
起锅烧水的同时,将筲箕里的酒米擀进甑子里,扒拉平整,盖上甑盖子,只等水一开,便将甑子放入锅中蒸上两三个小时。
蒸的时候,要注意掌握火候,必须大火一蒸到底,中途不能闪火;还需注意往锅中添加热水,保证甑脚水随时没过甑脚,避免跑气;待酒米饭蒸熟了,得揭开盖子往里撒三几次热水,保证蒸出来的米饭又软又糯。
酒米饭蒸好以后,端起来放一边,蒸锅水舀在一个干净盆子里备着,赶紧将锅清洗干净,灶里便不用再烧火,利用灶里的余热将锅温热,然后把蒸好的酒米饭倒进锅里;
昨晚泡了一夜的木棒,在蒸锅水里蘸一下,开始捣酒米饭,这个过程需要两个人面对面站着,同时发力向着自己的方向拔木棒,若是一个人的话,锅会随着发力的方向歪了。
这力气活自然的归属于牛二娃和父亲两人。
对于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的牛二娃来说,以前见都没见过这玩意儿,更别说打糍粑了,这活既新鲜、好玩又刺激。
父亲稍一不留神,锅就被牛二娃给扯到他面前去了,惹得在旁边观看的我们一阵哈哈大笑,重新将锅摆正,父亲让牛二娃把木棒在蒸锅水里蘸一下再杵,这下就好多了,捣起来轻快又省力。
打糍粑必须得趁热捣融,一边打还要一边将饭泥撬起往中间翻动,若是凉了,捣出来的糍粑就会有米饭颗粒,吃起来口感不细腻了。
一场糍粑打下来,两人早已气喘吁吁,手臂酸痛了。
捣融以后,趁热将糍粑捏成团,在昨晚准备好的黄豆粉里打个滚儿,用大碗装上,这最先出锅的糍粑,得由父亲本人亲自端至堂屋神龛前的供桌上,燃上三炷香,供奉祖宗和牛王菩萨,感谢他们的恩赐之余,更多的是为来年祈福,祈求他们庇佑来年五谷丰登。
祭祀完以后,父亲将祭神用的糍粑,喂与家里那头大牯牛吃,再另外捏一坨糍粑给粘到牛角上,牵出门去到河边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