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简单的朝会(2 / 2)

不少大臣们腹诽不已。

“诸位臣工,有什么看法?”

嘉靖眯着眼睛,一扫诸位臣子问道。

“臣觉得可行。”

吏部尚书率许赞出列赞同道,他和严嵩关系匪浅,严嵩是入了内阁的,依旧挂着吏部尚书的头衔。

算是上下级的关系。

“纳入官员体系,也可以防止一些庸医,招摇撞骗,残害大明百姓,骗取百姓钱财,为祸一方。”

不但赞同,而且还阐述了利害关系。

“臣附议!”

再次站出来的则是礼部尚书张璧。

此人是弘治八年中举人,正德六年(1511)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而真是在翰林院的时候,就结识了还未曾飞黄腾达的严嵩。

说是同窗,也差不多。

朝中六部当中,两部都已经明确的表态了,夏言才恍然发现,自己对六部的控制并不那么得心应手。

这些人难道不知道,同意之后,会发生什么事?

还是说,就是想要挑起争端,让朝堂乱起来?

“臣反对。”

再次出列的就是户部尚书陈经了。

“皇上,户部已经入不敷出,若是再增加官员,怕不少地方上的官员,连俸禄都发不起了。”

银子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不是一张嘴就有的。

而且他的经历也很丰富,从正德九年(1519)中进士开始,就做的是观政吏部,后来补兵部给事中,奉命检查盘点蓟水、辽东军储。

历任通政司右参议、左通政,充册封郑王藩正使。升任通政使,转任礼部左侍郎,掌司事。升任户部尚书、总督仓场,兼管西苑农事。

最是了解,若是朝廷没有银子,会有怎样的后果。

不是他不想答应下来,实在是扩库空虚,不允许在扩大官员了。

面对这位老臣子,嘉靖也是无奈。

人家肯踏实做事,不拉帮结派,也不搞贪污受贿,还不出错,差不多算个完人了,就是脾气臭硬了些。

有时候会让人下不来台。

有了人反对,接下来反对的人就多了起来。

瞧着群情汹涌,段朝用有点急了,他第一次上朝,一句话都还没有说,怎么就开始吵起来了。

那他被陛下特意恩准上朝,又有什么意义?

或许是气氛到了。

脑子一热就站了出来高喊道“臣有本要奏。”

场面瞬间神奇地安静了下来,就连嘉靖也好奇,此人要说什么。

他安排段朝用的用意,不过就是在殿门外,散播一些自己的意向,可没想过让此人奏本的。

“准奏。”

“臣刚听诸位大臣们说的都是钱粮不足,为何陛下不用自己的内帑来拨付俸禄?”

段朝用自以为自己的奏请很好。

毕竟以前炼丹的时候,也是皇上用的自己的内帑,反正都是银子,哪里出的还不都一样?

其他大臣们看他的眼神都怪怪的。

一部分人是真的担心国库银子不够,但更多的人,挣的是银子吗?

而嘉靖就傻眼了。

他自认为从未曾看错过人,可自从胡大顺开始之后,忽然发现还有个顾可学,现在好吗。

又多了个段朝用。

看着挺聪明的一个人,净干糊涂事。

国库是国库,内帑是内帑,两种银子的来源都不同,怎么可以混为一谈?

朝堂沉默了良久。

嘉靖吃惊过后,居然也在想着这件事的可行性。

他能够挪用国库的银子来修道,若是顺势先答应下来,等着医者到位,官场架构起来自己也不是不可以用这一套来实行。

到那时,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

医者也已经融入了官场。

谁还能够阻止?

“段爱卿言之有理,为了天下百姓,朕就是内帑搬空了,也是值得的。”

更让人大吃一惊的是,皇上居然同意了。

这么离谱的想法,居然就同意了?

户部尚书陈经眨了眨眼睛,总觉得那个地方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而严嵩还很年轻,他的反应则是最快。

“陛下仁德,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不能让其他人细心的琢磨,不然就会出现反复。

其他人也连忙跪倒高呼万岁。

果然嘉靖龙颜大悦,只有在看向夏言的时候,冷了几分。

起身之后,夏言出列问道“若是医者入官场,谁来考核?又该用什么样的标准?”

嘉靖冷哼一声“这些不就是你们这些做臣子,应该商量的吗?难道都要朕给你们说清楚,才会做事?”

“退朝。”

扔下一句话,嘉靖就起驾回宫。

只等到一群大臣们,沉默不语的走出了大明宫,户部尚书陈经才大叫一声昏倒在地。

此时他也想明白了,皇上为何会答应这么离谱的一个要求。

然而为时已晚。

陛下的权谋,一如既往的厉害呀,这是陈经在昏倒前最后的一个念头。

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