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同治三年末(2 / 2)

再有就是礼部按载淳的意思创办了大清的首份报纸,名为中华报,这是载淳亲自命名的,大部分人都不明所以,但载淳也不做任何解释。可以说,载淳在成功削弱了恭亲王一党的势力之后,朝堂之上的反对之声越来越少了。

就在中华报首刊之中,有一位匿名之人,写了一编‘中华民族论’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大多数之人慑于大清的文字获,没有敢在报纸之上发表什么看法。只是有一些大学的学子阐述了一些西洋国家的情况,还有就是大清朝庭的一些政策,和一些新奇见闻。

在过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刚要忘记此事之时,在中华报上又登出一篇名为‘少年中国说’的文章,在次引起了哄动,文人们见上一篇文章朝廷并没有任何动静,就有一些胆子大的人也在中华报上发表了看法。而这些人没想到的事,不但没有追究,还能拿到那个叫什么稿费,一些文人就相继在中华报上发表文章。

在经过开始几期的免费之后,开始定价销售,但价格还是很低的,一般的人都能接受得了,所以就渐趋正常,每半个月一刊。

礼部还在皇家师范大学成立了译书局,对容闳带来的大量的西洋书藉进行翻译,种类繁多,包括天文、地理、文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等等各方面,然后印刷发售。使大清的文士们也多接触一些西洋的东西,对西洋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不要固步自封。

载淳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使他们的思想慢慢的改变,不再只知只有四书五经,而不知有他,不要认为读书只为金榜题名,而再无其他。

李鸿藻关于在大清进行税制变革的折子,在经过多次廷议,并与赫德等人探讨之后,最后也开始在直隶、湖广、四川试行起来。同时在户部专门成立一个税务司,从大清海关总署中调过来一部人,同时还有一部分皇家税法大学毕业的学子,充实了进来。并由华蘅专门负责此时,并要做好相应的得失记录,以备在以后的整体税制变革时,不至于再出现大问题。

载淳在回京之后还见到了一位小牛,那就是同治二年恩科探花张之洞,此时正在翰林编修。载淳与之促膝长谈一次,对时政确有独到见解,但由于还比较年轻,历练不足,还略显稚嫩了一些。

载淳看到张之洞的能力之后,就决定先对其进行历练,让其增长一些见识之后,再行重用。所以就将其调到外务部,任一名章京,在李鸿藻跟前进行历练,相信张之洞应该能明白载淳的意思。

在将进年底之时,左宗棠进京,载淳立即进行了接见,同时将西北的情况与左宗棠说了。左宗棠对此也非常的愤恨。

载淳让左宗棠做好准备,准备年后与自己一同前往西北,处理与俄国之事,并做好大战的准备,左宗棠听后也是一阵热血沸腾。

同治三年就在这样的纷乱之中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