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现在他们内忧外患,无力兼顾西域……”</p>
“仅凭察合台汗国,非晋王一合之敌。”</p>
“就算战事不顺,规模最多也就是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p>
此言一出,众人就知道最终结果了。</p>
不过有些流程还是要走的,陈景恪继续说道:</p>
“其实诸位不用担心,收复西域至少也要等到两年后去了。”</p>
接着他解释道:“根据秦王的情报,帖木儿刚刚才结束了和钦察汗国的五年战争,实力消耗巨大。”</p>
“与秦王一战又损兵折将,这次平息内部动荡,对国力也是极大的消耗。”</p>
“他最少要用两年时间恢复实力,才能发动下一场战争。”</p>
为啥帖木儿两年就能恢复实力,发动下一场战争。</p>
国力更占优势的大明,却要用五年来休养生息呢?</p>
原因很简单,帖木儿对臣民是单方面掠夺,内部建设基本等于零。</p>
下面人只要有口吃的就行,其他的根本就不管,自然能更快的收集资源发动战争。</p>
大明不一样,要搞内部建设,要搞吏治,要改善民生……</p>
就算发动战争,也要尽可能的减少对百姓的影响。</p>
所以,大明才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元气。</p>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明就只能这么做。</p>
如果情况逼到那个地步了,大明一样可以搞竭泽而渔式的经济政策。</p>
然后全年无休的打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p>
只不过,目前没必要这么做而已。</p>
陈景恪继续说道:“我推测,帖木儿和钦察汗国的战争,会在两年后开启。”</p>
“到那时我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结束了,正好出兵收复西域。”</p>
两年后?</p>
听到这个时间,耿光等人的表情立即变得轻松起来。</p>
反倒是朱雄英很是不满的道:“为何要两年后?现在帖木儿陷入内乱,也无力兼顾西域。”</p>
“现在出兵将西域打下来,等两年后他和钦察汗国交战,我们还能渔翁得利。”</p>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不成不成,现在将西域打下来,帖木儿就会面临你二叔三叔两面夹击。”</p>
“他又不傻,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和硬着头皮和钦察汗国开战。”</p>
“所以,我们必须要为他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p>
徐达点点头,说道:“陛下所言甚是,我们必须要让帖木儿相信,他的后方是安全的……”</p>
“为了尽快搜刮资源,帖木儿很可能会加大对察合台汗国资源的掠夺。”</p>
“这必然会削弱察合台的实力,我们出兵会更容易获胜。”</p>
“而且过度压榨,也会引起百姓的不满。”</p>
“等我们出兵的时候,很可能只需要一两场胜利,就会出现百姓喜迎王师的局面。”</p>
还是那句话,此时的百姓没有什么族群概念。</p>
大明统治他们,还是察合台大汗统治他们,对他们来说都行。</p>
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跟着谁。</p>
帖木儿要吸察合台汗国的血,察合台大汗只能拼命压榨百姓。</p>
西域百姓活不下去,自然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p>
如果真出现这种局面,大明后续治理西域就要简单许多。</p>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朱雄英自然也懂,只能失望的收回了立即出兵的念头。</p>
这时,陈景恪再次开口道:“不过……虽然现在不适合动西域,却是动天竺的绝佳时机。”</p>
朱雄英眼睛一亮,追问道:“快说说,为何适合动天竺?”</p>
其他人也都向他看来,不是正在说安西和西域吗,怎么突然就扯到天竺去了?</p>
徐达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p>
陈景恪解释道:“经过三年的准备,燕王府的实力已经很强,有能力发动这场战争。”</p>
“燕王世子学有所成,也足以去主持大局了。”</p>
“还有道衍大师辅佐,收拾天竺不在话下。”</p>
“帖木儿得知我们在攻打天竺,就会更加放心的和钦察汗国开战……”</p>
耿光质疑道:“燕王府的实力我不怀疑,但天竺亦是大国,恐怕不好打吧。”</p>
“而且我们是外来之人,他们的百姓会接受我们的统治吗?”</p>
陈景恪笑道:“如果是别的国家确实不好打,但天竺例外……”</p>
这个国家的战斗力不提也罢,华夏对他们的战绩,堪称战史奇迹。</p>
古有一人灭他们一国,今有四名战士击败他们两个精锐营。</p>
并且还留下了一句名言: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p>
听听这话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人数占优势呢。</p>
而且天竺采用的是种姓制度……</p>
“他们的统治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全都是外来的雅利安人。”</p>
“就连第三等吠舍,也就是平民,都是雅利安人。”</p>
“占人口大多数的本地土著,只能作为底层也就是第四等的首陀罗……”</p>
“只能从事伺候人的低贱行业。”</p>
“在首陀罗之下,还有个第五等,属于贱民级别,连当奴隶的资格都没有……”</p>
“燕王府击败他们之后,暂时不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先用种姓制度稳定政权。”</p>
击败他们之后继续使用种姓制度,明人自然是高种姓。</p>
在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基层的百姓是不会在乎谁当国王的。</p>
维持旧制度,更有利于燕国的统治。</p>
等时机成熟再进行改革,彻底废除天竺文化,废除种姓制之类的。</p>
至于为什么不留着种姓制度……</p>
陈景恪的目的是推广华夏文化,不把天竺文化废除,过个几十上百年燕王府就会被对方给同化。</p>
到那个时候乐子就大了。</p>
况且,种姓制度绝不是什么好东西,不把它废了,万一传入大明也很麻烦。</p>
“我以为,燕王府可以在三到五年内拿下天竺全境,并建立稳固的统治。”</p>
“到时候晋王也已经拿下西域,秦王在安西也有了足够的实力……”</p>
“大明可以从三个方向同时发力,拿下整个安西。”</p>
“到那时,大明将再也不用担心来自陆地上的敌人了。”</p>
听完这个计划,耿光等人面面相觑。</p>
他们又不蠢,到了这会儿岂能不明白,朝廷对西域早就有了全盘计划。</p>
秦王去安西也不是流放,而是为了实现整个战略下的一步棋。</p>
而且眼看着这步棋又走对了。</p>
就算他们不懂军事,也知道朱樉在安西立足的战略意义。</p>
再拿下天竺,真就三方包夹,帖木儿插翅难飞。</p>
这计划一看就是出自陈伴读之手啊。</p>
如羚羊挂角,不到答案揭晓的那一天,外人根本就看不出来。</p>
朱雄英兴奋的道:“好,这个计划实在太好了,马上给四叔下旨,让他出兵天竺。”</p>
朱元璋也不禁颔首,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确实是打天竺的好时机。</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