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2 / 2)

他几以为,陈景恪莫非就是华夏族群的先知?</p>

否则,怎么能做到这些?</p>

然后,他心中冒出了一个念头,对方似乎对波斯有所了解。</p>

历时两年,终于重新回到这个老大帝国的京畿,他第一时间就来到陈景恪门前守候。</p>

这说明啥?</p>

等群臣适应了这种模式,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将驳斥权交给内阁,完成最后一步改革。</p>

虽然这种对比不多,可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对陈景恪的帮助实在太大了。</p>

自然没人敢主动往刀口送。</p>

被杀的基本上都是直接犯事之人,很少牵连中枢高官,所以才显得如此平静。</p>

可你心善,是真没威胁。</p>

“人同此心,诸位在施政之时,要多加考虑,尽量减少对百姓的伤害。”</p>

难怪之前在中亚的时候,他能游历诸国。</p>

如此大的变动,即便是有徐达和李善长坐镇,也会带来极大的震动。</p>

写的很细致,也没有一味吹捧或者贬低,缺点和优点一并记录。</p>

可之前爆出,有人利用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的机会,故意行不法之事。</p>

听到他前面的话,众人其实都有些不以为然。</p>

这就是矛盾所在。</p>

两相对比,让他更加的钦佩。</p>

这是朱标不愿意见到的。</p>

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朱标此举是为再一次扩大内阁权力做铺垫。</p>

两派不停的打嘴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说服不了谁。</p>

于是他摒弃了宗教观念,开始全面了解华夏文化,试图从中找到复兴波斯的机会。</p>

朝廷一直在收集舆情信息,相关情报很快就汇总到了朱标手里。</p>

新皇已经证明,他是能杀也敢杀人的。</p>

关键是他还用中亚那边的情况作对比。</p>

朱标等人看过之后觉得很正常,事情在可控范围内。</p>

民间的反应,再次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主要是出乎了陈景恪的意料。</p>

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这种坚韧是其他族群所不具备的。</p>

好奇的接过翻了几页,更是感到大为震惊。</p>

所以一点点的移交权力,到最后顺水推舟,是最好的办法。</p>

所以大家宁愿不变。</p>

现在百姓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朝廷的计划虽好,但太过于理想化了。</p>

既然走了这条路,那就要做好一往无前的准备。</p>

本来还在想着,怎么鼓动他搞波斯复国搅乱当地局势,没想到他自己送上门来了。</p>

朱标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由李善长担任组长,另一名内阁学士耿光担任副组长。</p>

而华夏族群,即便是在最低谷,依然没有丢失自己的传统。</p>

朱雄英也是同样的看法,但嘴上习惯性的反驳道:</p>

“磨磨唧唧,换成皇爷爷,这会儿新内阁已经正常运转了。”</p>

并将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全部都写了下来,有些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思考。</p>

明明是造福当地的良策,百姓却不支持。</p>

对于朱标的手段,陈景恪叹为观止。</p>

“如果换成在华夏,这就是数典忘祖,所有后人都要以死谢罪。”</p>

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是劳民伤财。</p>

既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朝廷主持去做,有什么不对?</p>

更何况,为了支持新政,新皇每年还从内帑拿出六百万贯补贴国库。</p>

但陈景恪的最后一句话,却让所有人都忍不住心中一沉。</p>

这非但没有让他小觑华夏,反而让他更加感到不可思议。</p>

让陈景恪对大明的基层情况,对变法带来的种种影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p>

“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p>

七八年前他才十二三岁,这是何等的天纵奇才?</p>

变革或许会让世界变得更好,可期间产生的波动,却可能让很多人家破人亡。</p>

因为这个道理朱标和李善长等人肯定知道,只有朱雄英不太了解。</p>

“曾经辉煌的波斯文明成了过眼云烟……波斯历史上的英雄史诗,也被人所遗忘……”</p>

一旦将这个权力交给内阁,那么它就将成为大明最高行政机关。</p>

他更关注的是百姓对变革看法,基本都是反对。</p>

想到这里,他由衷的说道:</p>

“治大国,若烹小鲜,先圣真至理名言也。”</p>

陈景恪心中已经隐隐有了猜测,这还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啊。</p>

说明这种事情是利国利民的,要不然为啥会被史书重点记载?</p>

怕折腾,所以宁愿什么都不变。</p>

让人情不自禁的产生代入感。</p>

如果他愿意出手指点,波斯复国或许就能看到一些曙光了。</p>

“哦?”陈景恪有些惊讶,没想到他竟然会来这么一出。</p>

阿扎萨按捺住狂喜情绪,说道:“不知陈伴读对波斯有何看法?”</p>

果然不愧是让祖先都心悦诚服,甘愿以藩属自称的族群。</p>

最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那一部分政策,基本都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p>

朱标开口说道:“此言甚妙,百姓在变革面前是如此的渺小。”</p>

可有句话叫杀鸡儆猴。</p>

“而我们在时代洪流面前,又何尝不是微不足道的呢。”</p>

陈景恪似乎觉得这样不妥,露出了一个尴尬的笑容,转而说道:</p>

“居鲁士创造了波斯第一帝国,是何等的强盛辉煌……”</p>

阿扎萨心中一喜,客气的道:“陈伴读客气了,不过是举手之劳。”</p>

两人寒暄了几句,陈景恪就把他迎到家中,聊起了这段时间的经历。</p>

“陈伴读,这是我两年来游历大明的所见所闻,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p>

只不过和朱元璋不同的是,朱标懂得克制没有大肆牵连。</p>

驳斥权的意义,之前已经说过。</p>

这个现实,让他非常的无奈。</p>

朱雄英摇头晃脑的道:“咔嚓一刀,所有的反对声音都消失了,多省事。”</p>

朱标好奇的问道:“哦,景恪有何感触?”</p>

当即不动声色的道:“古波斯是个伟大的族群,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现在吗……”</p>

这句话实在太贴切,太形象了,是对变革的最好总结。</p>

本来他还有些忐忑,对方会不会忘记了自己。</p>

将手中的书合上,他由衷的说道:</p>

“虽然后来波斯第一帝国覆灭,然沉沦数百年后,再次建立了萨珊王朝,成为当地的霸主。”</p>

什么都考虑,会增加变革的成本。</p>

阿扎萨非但没有觉得屈辱,反而非常兴奋。</p>

“两晋南北朝时期,双方就频繁的交往,隋唐时期正式建立邦交……”</p>

末了,他说出了前世互联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p>

阿扎萨既羞愧又兴奋,终于吐露了自己的真实意图:</p>

“不是我等不愿意复兴祖上荣光,奈何敌人太过强大,如之奈何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