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燕婷:“……”我儿怕是真要成个海军。
于是她转身愉快地拿了个深盆儿,“等钓着鱼,咱们就放盆里,回来绕着大院走一圈。”
遇见人就说是她儿子钓的哈哈哈。
“妈,你还是拿个桶吧!”江呈真诚地建议,拿个盆,简直是在侮辱他。
润润激动不已:“妈妈,今天去钓鱼!”
润润和圆圆小姐妹俩,拿着一根粉色的袖珍玩具钓竿和粉色小桶。
今天约好了要跟哥哥一起去钓鱼。
苏燕婷也弄了一根“高级钓竿”,这是从器具店里专门买的正经钓竿,全家人,唯独她的装备最为严谨。
苏燕婷带着三个孩子出门钓鱼去,隔壁家的覃老师见了,跟她道:“钓鱼回来上我们家喝早茶啊。”
覃老师早上在家自制早午茶,邀了不少朋友,原本也是来喊隔壁小苏的,结果人家要带着孩子钓鱼去了。
苏燕婷跟孩子出门后,秘书小姜过来了,虽然小丁跟她说,今天不用过来了,但她还是过来了,谁知道苏燕婷不在,最后是隔壁的覃老师把她领进来的,在覃老师家吃早茶。
第7章、有灵气
苏燕婷带着三个孩子一同到小河边钓鱼,除了她们几个人外,另有炊事班的沈班长和两个小战士。
他们手里都拿着简易的钓竿,其中要数苏燕婷苏同志的钓竿最为专业,沈班长他们是自制的,圆圆润润小姐妹直接拿的是玩具钓竿。
沈班长几个士兵见到小姐妹俩的粉色小钓竿,笑得不能自己,惊叹道:“还有这么小的钓竿啊。”
“现在的玩具这么新潮。”
苏燕婷沉默地想到,可不是呢,为了给女儿弄到粉嫩的小钓竿,她买的是进口玩具钓竿。
这粉色玩具小钓竿虽然袖珍,看起来像个笑话,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正常专业钓竿有的东西,它都有。
非常爱美的大女儿圆圆非常喜欢这个钓竿,她愿意跟哥哥妹妹来钓鱼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粉嫩的小钓竿。
苏燕婷见到这个粉嫩钓竿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贺老五曾经穿过的粉色小公主裙,如果让贺老五穿着粉裙子,再拿着这个粉色小钓竿,那才真是绝了。
“哥哥,怎么钓鱼呀”
“哥哥……”
作为家里的钓鱼大佬,小小年纪的江呈已经是教科书级的钓鱼大神,打小就跟那些个爱钓鱼的退休老爷爷混,什么知识都懂。
他简单教两个妹妹钓鱼的方法,教的并不详细,他根本就没把这两个三岁多的妹妹当一回事,这两就是来凑数的,跟亲妈一样,是来为他喝彩的气氛组。
虚荣的大佬哥哥江呈如此想到,他号召妹妹们一起来钓鱼,不就是为了显摆么
不能显摆还钓什么鱼。
“妈,妹妹,等着看我发力!”即便没有多少岁,但是“多年来”的钓鱼生涯给了江呈别样的自信。
苏燕婷:“……”她晃了晃手中的大水桶,虽然拿的是最专业的钓竿钓具,但她这个妈妈真的是来凑数的。
钓鱼能培养耐心,能看着这些个小崽子安安稳稳坐着垂钓,也是一种别样的快乐。
——前提是她儿子别在家里弹古琴。
江呈很小在首都的时候,就跟着谢老太太一起学过古琴,同学琴的还有大嫂,也就是孩子的大舅妈,和大表妹小芝麻,大嫂的古琴如今弹得极好,而江呈之前荒废了一段时间,现在上学之后,突然又想起自己有一门特殊的音乐特长,特殊又高雅,跟这边的茶文化分外相符。
于是他这段时间又开始练古琴了。
除非是练古筝这类声音清脆的乐器,类似练二胡,练古琴……都挺遭罪的,让旁边人的耳朵遭罪,古筝的音乐轻盈悦耳,怎么弹都好听,而古琴这玩意呢,就像是一个古朴的老人,余韵悠长,如同高山流水……但它有时太过于喑哑,弹出来的声音,不能说是弹棉花的,有时候失败时会弹出有种像是用指甲划过木头的擦擦声。
这声音虽然算不上多难听,但是指甲划木头,让人觉得很难受呢。
实际上,无论是练习什么乐器,听者都不会觉得太好听,甚至像是折磨,因为一首曲子,练习的时候基本不会从头到尾的演奏完成,而是一小段一小段的反反复复练习,非常折磨人。
作为亲妈,孩子想学乐器,想掌握一门才艺,本来应该是无比支持的……可如果要练琴的话,还是去外面练习吧。
老大练琴还算有天赋,小苏同志就怕自己的两个女儿也跟着上头,两个三岁多小闺女一起在家里“弹棉花”,那她可真是要喊救命了。
现在住的是独栋,练得也是声音偏小的古琴,也不是唢呐和钢琴那样的流氓大件,不怕对周围造成扰民困扰,就怕对自己造成极端困扰。
两个小闺女,如果她们要学乐器的话,还是先学古筝或者琵琶,或是简单点的葫芦丝,古琴属于偏大年龄才适合学的,因为要看懂古琴谱并不容易,这两小闺女要学,那就真是瞎几把乱弹,出来各种稀奇古怪的声音都不足为奇,真是造孽。
江呈:“妈,隔壁覃老师家煮早茶,想让我明天去弹琴。”
苏燕婷鼓掌欢迎:“你愿意去,那就去吧。”
儿子弹得琴,她已经听腻了,去弹给别人家听听吧。
“你不要制造动静啊,妈,小心吓走了我的鱼。”
苏燕婷哼了一声:“臭崽子。”
“你也就会弹那么几首,显摆完了就赶紧回来啊。”
江呈盯着鱼竿,老神在在:“妈,你不跟着过去吗这样人家会夸你儿子,你不去你就听不到了。”
“这种夸奖妈都听多了,暂时不需要。”苏燕婷格外淡定:“你说你要不要学点什么别的乐器咱们江小哥多才多艺点,以后亲自教导妹妹。”
江呈一本正经道:“我想学唢呐,我想吹百鸟朝凤。”
苏燕婷心跳慢了一怕:“……你听谁说的”